共享单车如何有地儿停,有人管?投诉集中点位这样改进——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英波

2023-09-28 13:24 语音播报

城事

挖掘资源、加派人手、科技助力

这些方法专治共享单车乱停

北京启动共享单车停车秩序专项治理“百日行动”以来,记者探访多个投诉曾较集中的点位后发现,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些地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也为全市共享单车停车秩序的治理提供了借鉴。

挖掘停车资源

西二旗地铁站周边有众多互联网大厂,是许多员工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站。据上地街道统计,早晚高峰时这里的通勤人流会达到几万人,共享单车最多时会达到四五千辆。

记者来到西二旗地铁站B口,临近地铁口的共享单车停车区早已被停得满满当当,一名运维人员正在把杂乱的单车摆放得更紧凑更整齐。“这儿是离地铁口最近的停车区,从傍晚5点开始,骑车的人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到不了7点,这里就能被七八百辆车占满。”工作人员说。

从过街天桥穿过马路,京新高速桥下的一片空间被开发成了共享单车停放区,此时也正在被渐渐填满。“之前停车空间少,大家都把车停在桥下的马路上,8米宽的路被共享单车占得只剩下一条机动车道,有时公交车行驶到西二旗桥下时,司机得先下来把共享单车挪开才能通行。”上地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程宸介绍说,上地街道充分挖掘地铁口周边的空间,优化了G7桥下原有的荒废空地,设立了两处共享单车“专属停车场”,可停放近2000辆共享单车;加上地铁站A口附近设置的电子围栏停放区,还可以停放1000辆车,基本能满足停车需求,解决了共享单车淤堵机动车道的问题。

魏公村地铁站同样在早晚高峰会出现共享单车的“潮汐”现象。“横七竖八的共享单车能在人行道上停三四排,把人行道堵得只剩一条小路,站前广场也被堵得寸步难行,行人只能侧着身子穿行。”家住附近的李先生提起地铁口曾经的“惨状”,忍不住皱起了眉头。如今,这里的停车秩序却让李先生感觉“大变样”,地铁口东西两侧的非机动车停车区现在都秩序井然。

记者来到魏公村地铁站D口,骑着共享单车的市民往来频繁。“共享单车往东边停,自己的车可以放在西侧免费停车场。”街道安排的4位保安边引导着骑车人有序停放,边把没有放整齐的共享单车摆好。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正骑着三轮车,从各园区门口把共享单车运回地铁口。

“以前这里停车空间有限,非机动车摆放混乱,总有人想把车骑到离地铁口最近的地方,结果连站前广场都堵了。”紫竹院街道城管科副科长王杰峰介绍,紫竹院街道与北京京投轨道交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接管了辖区内4个轨道交通站点的12个站前广场和国家图书馆站、魏公村站外的2个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管理权,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进行更新,形成了个人非机动车和共享单车分别停放的区域,并在早晚高峰派专人引导、码放。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后腾出了不少空间,魏公村地铁站非机动车停车场的停放量由原来的180辆扩大为310辆。

企业属地共同配合

位于花园北路的北医三院是一座日门诊量达1.4万至1.5万人次的大型医院,但医院地理位置特殊,周边单位、小区及商业密集,导致人多车多。据花园路街道统计,工作日上午医院周边的共享单车数量可达2000多辆。北医三院门外的路段,日常都被共享单车塞得满满当当的。

花园路街道通过协商,将医院周边的部分机动车停车位划归为共享单车“专属停车区”。记者在北医三院对面的塔院西街、东街看到,35个机动车停车位如今被改造成了共享单车停车区,停着约200辆共享单车。

一位美团单车的运维人员正在此处值守。“花园北路是重点区域,1公里多的路段,有5个像我一样专门负责码放单车的人员,每个人就负责几百米的区域。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我要在来回巡查,见到乱放的单车就码放好。别看就这几百米的距离,我每天来回能走3万多步。”负责码车的冯师傅说。

据了解,共享单车企业也在早高峰期间加快了清运频次。“这个区域我们有3辆三轮车负责运车,一辆三轮车一次能放20多辆单车,我们大概30分钟就要从医院门口往西土城、牡丹园两个地铁站运一趟,保持两边动态平衡。”一位哈啰单车的运维人员表示。

上午10时,在北医三院附近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门外,几十辆共享单车停在了非机动车道上。花园路街道综合保障队的师傅开着卡车来了这里,对单车进行了清运。“巡查到这种道路淤积的情况,师傅们就会来清运,主要是运到健安西路那边儿,因为那里平时比较冷清,能放大概600多辆车,我们就把那里当成‘调蓄池’,把高峰期淤积的共享单车运到那里暂存,等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再去科学调运。”花园路街道城管科副科长张宁宁说。

“即使我们协调、划定了更多的停车区域,设置了停放区域的指示牌,但还是有不少骑车人就想把车停在离医院正门口最近的地方,这就导致医院门前容易出现淤堵,离大门越远停车区越空,出现了‘近处无空位偏要停,远处有空位也不停’的情况。”张宁宁表示。

科技助力规范停放

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国防科技园区内有4000多人,其中有一半人采用骑车通勤的方式,除了共享单车之外,个人的非机动车也有不少。“园区内可以停非机动车的区域比较少,所以大家一般要停在园区外。可园区西门外的空间也十分有限,导致很多共享单车就停在非机动车道甚至机动车道上。”紫竹院街道城管科副科长王杰峰说,地铁16号线苏州桥地铁站开通后,还有不少逆行的骑车者,早高峰时这里常会堵成一锅粥,连企业的运维车辆都难以通过。

因为周边可挖掘的停车资源有限,街道便想到结合技术手段规范车辆停放。“我们在园区西门外安装了蓝牙嗅探,设置了禁停区域;又在附近设置了8处安装有蓝牙道钉的电子围栏。市民只有骑车到电子围栏内才能落锁,否则无法停止计费。”王杰峰说,“技术手段只是一种配合手段,还是提倡骑车人尽量把车规范停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街道也派了保安人员在停车栏周围引导骑车人码放。“这处围栏正常可以停十五六辆单车,为了能多停放些车,我们会把单车重新码放一遍,就这么一前一后地错着放,最多能停20辆。”正在码车的张师傅说,即使设置了电子围栏,早上仍有赶时间的骑车人把车停在机动车道上,也不关锁,“我们就只好一辆辆把车搬上来,帮他们锁上车。”

记者手记

共享单车治理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和配合。如何做到车辆来了有地停、淤了有人清、乱了有人摆?各方正在各尽其能地做出努力。

属地政府努力挖掘停车资源,打造共享单车的“专属停车区”,同时吸纳街道应急队、文明引导员、社区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共享单车的码放和引导。共享单车企业也承担起主体责任,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均表示,目前每千辆车会配备3名运维人员,部分区域还会高于这个标准。

据了解,美团单车今年在京分批次投放置换了十余万辆最新型车辆,车辆通过使用“北斗+GPS高精度”双频定位,优化天线设计,在开放场景中可获得亚米级定位精度,智能锁芯片从2G升级到4G,可以更好帮助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哈啰单车则表示,正在部分区域尝试一些新技术,如在门头沟区正在试点“90度垂直停车技术”,以此来引导用户规范停车。

监管部门和企业都坦言,目前最难做的部分还是用户教育,虽然采取了多种宣传劝导措施,但仍旧有不文明的骑行行为出现,增加着共享单车的治理难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