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中国第一”的“老铁”,跨海飞天,圈粉国庆档!
国资小新

2023-09-30 08:14 语音播报

热点

假期前夕

两位“跨海飞天”的“老铁”圈粉无数

它们是

我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

福厦高铁

国内首条开通运营的空轨线路——

光谷空轨

它们被誉为“跨海飞天”组合!

国庆档携手发车

一起解密它们的非凡魅力

时速350公里,跨海而来

沿途8座车站,串起“黄金旅游带”

坐在车中,眺望车外

海面卷起层层浪花

往来船只穿梭

偶尔还有海鸥飞过

……

这幅惬意舒适的海景图

是福厦高铁送给人们的国庆档新体验

9月28日

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

单位参与建设的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

福州至厦门至漳州高铁

(以下简称福厦高铁)

开通运营

福厦高铁线路全长共277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并搭载中国中车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上线开行

建成后福州至厦门最快仅需55分钟即可到达

两地可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福厦高铁通过智能建造、智能装备

智能运营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化

完善沿海智能高铁建设体系

开启了中国沿海智能高铁建设的新篇章

三维智能选线智绘“山海”蓝图

据福厦高铁设计单位、中国铁建铁四院

福厦高铁BIM总设计师孙泽昌介绍

福厦高铁采用基于数字化信息建模的

BIM技术等智能建造技术

实现高铁设计、施工、运营等

全过程实行一体化管理

形成全线、全专业的“三维数字福厦高铁”

此外

通过集成应用智能传感、智能物联网、

边缘计算、地理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

由铁四院设计的

“桥—轨一体化”24小时实时监测管理平台

近期已经开始运行

将进一步保障福厦高铁运营安全

桥梁建造技术迈上新台阶

福厦高铁正线新建桥梁84座

桥梁长度合计181公里

占比65.3%

是我国高铁中

桥梁结构最多样复杂的一条线路

为适应高盐高湿的海洋腐蚀大气环境

解决海洋环境对桥梁的锈蚀问题

福厦高铁的几座跨海大桥索塔钢锚梁和支座

均采用耐海洋大气腐蚀钢免涂装(不涂油漆)、不设除湿系统

成为全球首次采用免涂装耐候钢的大型跨海工程

6年多的建设时间里

福厦高铁建设者们坚持“一桥一策”

成功破解海风海水腐蚀、

季节性台风影响、

高速铁路桥梁变形等一系列难题

采用泥沙分离器、混凝土超灌提醒仪、

超声波检孔仪、智能温控系统等

10余种最新施工技术、工艺

不仅打通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也填补了我国高铁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

实现了高铁建设技术的新突破

列车跨海过桥不减速

在跨海大桥上行车受海上风力影响很大

为确保行车安全

通过这样的路段通常需要减速慢行

但福厦高铁却实现了“跨海过桥不减速”

在泉州湾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

建设团队首次采用了

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固定”道砟

突破了传统有砟轨道

最高运营时速250公里的极限

使得高铁列车在强风环境下

也可以350公里时速通过大桥

有砟轨道也可以跑出无砟轨道的感觉

而安海湾特大桥

不仅是福厦高铁跨海桥梁的收尾之作

也是世界无砟轨道桥梁

“大跨”“跨海”的“开山之作”

建设团队采用全联长钢混结合梁

桥面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

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跨海过桥不减速

通车之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列车

驶过650米长的主桥用时不到7秒

跨过整个海域也只需98秒

站房智慧又节能

不仅桥隧建造创造奇迹

福厦高铁站房还在设计和建设中

将绿色环保理念体现在许多细节之处

新建厦门北站换乘中心

安装1400平方米的感应式智能天窗

可以根据光照、温度、雨水等条件自动启闭

每年将减少40天通风系统运转

相当于减少14.13吨二氧化碳排放

车站墙面还安装了

7000平方米的智能光纤系统

可突破光的直线传播限制

实现自动跟踪采集阳光

让地下空间也拥有了地上空间的舒适感

系统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达80%

全年节约用电约72万千瓦时

相当于减少排放565吨二氧化碳

在为旅客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

实现节能降耗

新建厦门北站站房

所有空调、照明、通风等机电设备

都受IBMS智慧管控系统管理

系统还能代替人工巡检

自动分析、判断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不同环境参数下自动实行动态调节

让所有设备始终处于最优能耗状态

车站正式运营后

该系统每年可为站房节能100万千瓦时

相当于减排960吨二氧化碳

而在海的另一边

一种“会飞的车”也带给大家

科技感十足的国庆出行体验

立体型交通?

空中轨道?

270°观景?

……

这是由中国铁建铁四院总体设计

光谷空轨一期工程

搭载中国中车研制的

武汉光谷悬挂式单轨列车

该工程位于武汉光谷生态大走廊

于9月26日上午10时开通运营

目前开通线路全长10.5公里

共设6个站点

成为国内首条开通运营的空轨线路

未来科技照进现实

国内首条悬挂式空轨炫酷发车!

空轨即悬挂式单轨列车

是一种新型中低运量、生态环保、

绿色低碳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

与传统交通方式不同

空轨列车车体悬挂于轨道梁下方凌空“飞行”

被称为“空中列车”

具有不占用地面路权、环境适应性强、

景观效果好等优点

兼具通勤和观光功能

光谷空轨一期全线采用

全自动无人驾驶、人脸识别、

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列车悬挂在轨道下方飞驰

科幻场景正成为现实

在这么酷炫的背后

究竟有哪些设计亮点?

绿——绿色低碳,现代典范

光谷空轨整体位于生态大走廊内

为打造整体景观

全线采用装配式结构

桥墩、轨道梁均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

确保加工、制造及安装过程

安全、精准、绿色环保

空轨列车采用橡胶充气轮胎

并采用空气弹簧等类似高铁的减震技术

提高空轨车辆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空轨车站桥梁与车站建筑完全脱离

车站不承受列车动荷载

列车进站时对车站引起的振动和噪音小

乘客舒适性较好

智——智慧赋能,科技引领

空轨列车采用全自动运行无人驾驶技术

信号系统按照全自动运行GOA3等级设计

自动实现列车在正线无需人工干预的载客运行

相比于传统列控方式

可以增加10%的运能

节约15~20%的能耗

光谷空轨在国内首次工程化全面应用了

飞轮储能型地面再生能量吸收装置

建立了飞轮储能装置

接入牵引供电系统的保护逻辑

提出了飞轮装置应对

不同行车密度的智能控制策略

最大程度将列车电气制动产生的能量

快速储存和释放

降低了列车的闸瓦磨耗和牵引能耗

提升了直流系统的牵引网压

可节约15%的牵引能耗

建设团队首次系统构建了

悬挂式单轨车辆安全运维保障体系

研发了悬挂式单轨车辆运维等成套装备及技术

可满足车辆不同修程修制检修需求

有效提高车辆检修效率

填补了我国

在悬挂式单轨车辆安全运维方面的空白

轻——轻量设计,城市律动

光谷空轨选择悬挂式单轨中低运量制式

满足景观要求

全线轨道梁及车站以钢结构为主

满足轻量化设计的核心要求

设计团队首创悬挂式单轨桥梁设计方法与体系

建立了适用于悬挂式单轨的疲劳设计方法

发明了轨道梁挑臂式支撑结构体系

将左右线相对独立的轨道梁

在梁端采用钢横梁连接为一体

下方采用支座支撑于桥墩盖梁上

桥墩采用混凝土结构

钢材用量减少13%

混凝土墩较钢桥墩而言刚度增加50%

行车舒适性好

美——沉浸观景,艺术风标

光谷空轨全线位于景区之内

车体局部采用270°透明设计

游客乘坐“光谷光子号”

可尽情体验

“人在空中游,景在窗外动”的科幻感

车站建筑造型采用“一站一景”设计理念

其造型优美独特与生态大走廊完美融合

站厅层公共区采用玻璃幕墙,通透明亮

站台公共区采用半开敞式雨棚

尽享“一站一景,九桥相连,一桥一风光”

能“上天”能“跨海”

有“颜值”有“实力”

你被这两位“老铁”圈粉了吗?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