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杂耍声里回味“老天桥”
北京晚报 | 记者 李祺瑶

2023-10-04 14:33 语音播报

封面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北京中轴线南段,天桥艺术中心下沉广场内,一座天桥印象博物馆,成为国庆假期游人领略老北京民俗文化的打卡点。伴着戏曲声、杂耍声、说书声,观众流连于一件件实物模型、一幅幅老照片之间,仿佛回到了热闹的“老天桥”。

走进博物馆,踏上复制的天桥,面向“永定门”前行,观众脚下是古代帝王前往天坛及先农坛祭祀的“御路”。3000平方米的展厅分为序厅、天子之桥、文化之桥、百姓之桥、复兴之桥五大板块,以天桥的历史文化发展为轴线,通过图片、模型、实物等形式,演绎着天桥几百年间的历史变迁。

在《旧京天桥一览图》前,用手机扫描画面上的驼队、铛铛车,就能听到老天桥的“回响”。复原的万盛轩戏台中央,大屏幕里播放着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的经典剧目、相声大师侯宝林的代表作品等。观众金汐和76岁的母亲在戏台前驻足良久,她说:“母亲从小就在南城长大,我带着她在博物馆里找‘童年’,看到吉祥戏院、新民影院、公平市场等老字号的招牌墙,听着年少时熟悉的戏曲,老人家别提有多高兴了。”

穿过“福长街”“阡儿胡同”“腊竹胡同”等老胡同的名牌墙,一组“新世界”和“城南游艺园”的老照片,将老天桥的过往岁月娓娓道来。新世界游乐场和城南游艺园是上世纪20年代京城里有名的娱乐场所,展厅里特意还原了一座“城南游艺园”:一台老式留声机里播放着大鼓、评剧、相声、评书、琴书、京剧等老天桥常见的曲艺节目,戴上耳机,可以听到百年前曲艺大师们的原声表演;一只嵌有多个圆孔的大木箱子,还原了老天桥的传统民俗技艺“拉洋片”,扒着木箱中间的圆孔往里瞅,变换的画面里,呈现出最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此外,观众还能利用现代技术,体验一把老天桥地区曾经流行的游戏——打力和拔灯儿;通过互动游戏“体感八大怪”,模仿几近失传的天桥八大怪表演。

一番体验过后,“00后”观众林嘉宇和同学感叹:“原来老北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民间艺术,希望这些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天桥文化、古都文化。”北京天桥印象博物馆馆长宋鲲介绍,作为北京民间艺术的摇篮,天桥被称为“百戏发源地”,相声、快板、评书、鼓曲、变戏法等从天桥生根发芽、逐渐壮大起来,民间演艺名人、绝技高手层出不穷,“如今,观众在博物馆里也能‘穿越’回老天桥,欣赏这些曲艺节目。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活态演示,不定期的庙会集市、技艺表演等,让天桥的京味文化真正‘活’起来。”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