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外媒记者:北京,热情友好蓬勃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21 19:35 语音播报


架灯光、选角度、录口播、剪视频……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记者对高峰论坛进行了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新闻中心最多时聚集了3000多名中外记者,宛若一个小型“地球村”。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内的各国记者。

在新闻中心,意大利记者在8K超清大屏前播报新闻、阿曼记者在拍摄视频、约旦记者在体验景泰蓝制作技艺、亚美尼亚记者在绘制京剧脸谱……记者们不仅全面、深入、客观地报道了高峰论坛合作情况和热点亮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魅力和影响力,还用自身行动印证了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的理念。外国记者中,很多是第一次来北京,但无一不表达了对北京的赞美和喜爱,他们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人们热情友好等各个角度观察体会这个城市,加深对中国了解的同时,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约旦国家通讯社记者瑞纳是个很活泼的女孩子,她总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在北京街头看到共享单车时,她也想体验一次“说骑就骑”的旅行,但没开通电子支付的她正犯愁时,一个中国青年帮她扫了码并支付了费用,这让她备受感动。“中国人是如此暖心友善,不仅是这件事,我们无论走到哪,只要遇到困难,总是能得到帮助。很有幸来北京参与各国和中国交流合作的经历,约旦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友好国家,人民之间感情深厚,非常欢迎所有中国人来约旦做客!”瑞纳真诚地说。

约旦国家通讯社记者瑞纳。

在入住的酒店,萨尔瓦多日报记者萨蒂玛与送餐机器人“偶遇”。“它竟然能自己找到客人的房间!”这让萨蒂玛非常吃惊,并且认为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很发达。这次,让萨蒂玛印象最深刻的当属“中国速度”,快递可以“朝发夕至”,城市地铁四通八达,高铁的便捷超乎她的想象。萨蒂玛说,萨尔瓦多是个只有600万人口的小国家,没有高铁,她只在德国乘坐过高铁,但是速度非常慢,但是中国高铁速度非常快,而且票价便宜。“以后我希望多报道中国科技蓬勃发展的情况,所有事情都可以用手机完成,这次我算真正见识到了!”

萨尔瓦多日报记者萨蒂玛。

古铜色的皮肤,金色的头发,明亮的眼睛,巴西中北部传媒集团记者瑞奈莉阳光美丽的形象不仅吸引新闻中心众多同行与之合影,当她走在城市街头时,也有很多人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北京人非常友善热情,这一点和巴西人很像,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北京还很安全,社会治安非常好。”瑞奈莉说。

巴西中北部传媒集团记者瑞奈莉。

已经来过6次北京的亚美尼亚新闻通讯社的记者法瑞尔·西尼亚夫斯是个“功夫迷”,他从小因为李小龙而学习武术,长大后又对中国文学、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2019年第一次来北京时,震撼于天坛、故宫、颐和园等古代建筑的恢宏壮美,这些年他每次来北京,都会重游这些经典古迹,更细致地发掘其中的美。有了孩子后,他又把中国经典故事讲给女儿听。他骄傲地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他的女儿叫美小龙,是孙悟空的忠实粉丝,也是中国文化的忠实粉丝。

亚美尼亚新闻通讯社记者法瑞尔·西尼亚夫斯。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运行方式。如果没有亲身感受,只能像之前那样相信网上的信息,那些由西方媒体主导的舆论,很多并不是积极的。这次亲身体验,确实帮助我做深入的分析,深入地思考中国。”加纳通讯社记者埃德姆说。

加纳通讯社记者埃德姆。

各国记者因为“一带一路”在北京相遇相知相亲相爱,各种语言、肤色和信仰在这里交融,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形成一股独特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穿越国界,跨越文化,打破语言障碍,促成民心相通。这股力量,就像一条无形的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的心灵,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真正实现共建“一带一路”的目标——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外国人看北京

编辑:莫凡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