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16:32
看病就医是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但大医院挂号交费排队时间久、没床位、高龄失能老人独自就医难等问题,始终困扰着老年群体。在改善老年人就医购药、康复治疗体验方面,北京不少社区和医疗机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北京样本--------------------
就医难?家庭医生巡诊
▌实践地点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
▌实践项目
社区医养联合体
高龄老人、卧床老人行动不便,如无他人辅助,独自前往医院就医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对此,北京市一些社区有新招,联合家医团队与社工,打造“养中有医、以医助养”的社区医养新模式。
例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该街道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老服务资源、企事业单位共同成立了医养联合体,为“社区困境老年人”定期提供巡诊、体检、送药等上门服务,包括免费测血压血糖、中医体质测评、协助转诊就医、抽血化验、取尿检样本、应急处置心脑血管病急症等。
此外,建国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建立了“入户服务台账”,将辖区内9个社区共200名行动不便、需入户服务的老人及其家属、医生、社区工作者的信息都纳入其中,定时组织上门服务。
康复慢?医联体出方案
▌实践地点
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
▌实践项目
康复医联体
在大医院康复治疗没床位,在社区康复治疗担心不专业,这些康复难题一直困扰着老年患者。为此,北京市近年来陆续成立一批“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康复医联体,为老人从住院到社区的全流程康复“保驾护航”。
作为一所二级康复医院,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近年来与北大人民医院、阜外医院、积水潭医院、北大医院、北医三院等多家三甲医院成立康复医联体,实现老年康复患者的“双向转诊”——手术到三级医院,初期康复在二级医院,后期康复回社区医院。
此外,为了让患者回社区后得到延续性的康复治疗,在患者出院时,该院会出具社区和居家康复建议,也会加强随访。该院所在的西城区的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均设有康复科,该院通过定期举办规范化培训、相关技术推广、远程会诊指导等举措,推动区域内康复诊疗技术的同质化建设。
取药累?智能设备上岗
▌实践地点
海淀区知春路17号院社区
▌实践项目
自助取药柜
对于不少患有慢性病需长期吃药的老年人来说,去医院“取药”是比“看病”更频繁的日常需求。无论是去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都面临挂号、取药排队时间长、过程繁琐等问题。北京市一些社区通过设置“智能自助取药柜”给出了一种解题思路。
以海淀区知春路17号院社区为例,该社区在院内2号楼一层的一处半开放空间设置了一个蓝白相间的“智能自助取药柜”,老人下楼就能取到药,为他们省去了出门去医院拿药的麻烦。
每周五上午,医生会把头天居民开的药放到“智能自助取药柜”里,随后,开药的居民手机便会收到一条短信,72小时之内都可以随时来顺路取药,不再受上下班时间的限制。这样的方式,打通了老人取药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深受老人的欢迎。
---------------------智库点评----------------------
小病护理康复 力争不出社区
▌王晓娟 北京朝阳医院综合科主任、全科医学科主任
对于社区就医,国家一直倡导“大病去大医院、小病去社区”。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这种分级诊疗的就医模式已成为未来的趋势,而本市的社区也正认真执行。大多数慢性病的复诊、取药和常规检查,甚至是基础护理操作、康复治疗、安宁疗护等,老年人都能在社区完成。社区就诊,一方面就近方便,另一方面患者较少,免去排队之苦,社区医生也更有时间去了解患者的情况。
老年人很多时候去医院并不是去看病,也可能是为了开药,社区提供的智能自助购药设备正是瞄准了这个痛点,省去了大医院漫长的排队时间,为老年患者提供便利,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在配备智能化设备时,应注意把操作设计得更便捷,做到“老年友好”,不然不仅没帮忙反倒增加了困扰。
未来,三级医院可以更多地将老年患者诊疗技术、医疗服务辐射向二级医院和社区以及养老机构。例如通过三级医院社区巡诊、培训等措施,进一步提升老年相关的从业人员在老年疾病诊疗、护理、照护上的整体素养。
---------------------政策脉络----------------------
2017年《关于实施护士区域注册的通知》
鼓励二、三级医院护士到基层为老人提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
2020年《北京市中医药条例》
鼓励养老机构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2021年《北京市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鼓励基层医卫机构根据实际需求提供上门巡诊服务
2022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与建设标准》
明确社区医院科室应设置老年科
2023年《北京市医疗机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规范》
要求实行便利老年人就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