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16:35
孤独、焦虑、抑郁、低价值感……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心理健康、精神疾病等问题日益突出。北京市在2020年开通24小时老年心理服务热线,同年,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国家卫健委也在2022年开始了一项延续到2025年的老年心理关爱行动。让老年人拥抱夕阳、回归社会、重获价值感,全社会正在努力。
北京样本
心理治疗 先直面内心
实践地点
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精神科
分享人
副主任医师 潘伟刚
1985年,北京安定医院成立了国内首家老年精神卫生中心,并于1987年1月发展为北京市老年心理卫生中心。2018年,安定医院获批“老年友善医院”称号。现在,从周一到周日,安定医院的老年精神科门诊,每天都开诊。
2009年,潘伟刚作为研究生进入安定医院,现在已经是副主任医师。跟老年人接触时间长了,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几乎没有老人是独自来看诊的,都有家人陪伴。在老年人生活经历中,心理问题、精神疾病的科普缺失,使他们无法直面自己的内心,无法像重视生理疾病一样重视心理疾病。
因此,尽管北京市从个人、家庭到社区、医院的心理健康关怀链条已经相对完善,但老年患者的就诊率依然不高。
安定医院的医生们,现在除了在医院坐诊,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下到社区,为老年人送上心理科普讲座、现场看诊。走进社区,走近老人,可以相对减轻他们的“病耻感”。更多的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志愿者以及家庭成员参与进来,可以更好地让老人走出心理阴霾。
走出阴霾 老人懂老人
实践地点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
分享人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负责人 李媛媛
像北京市很多老城区的街区一样,什刹海的老年居民占比大、独居老人多。仅靠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有限人力,很难覆盖所有人群。利用平时组织活动的机会,李媛媛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她发现有些老人不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强、积极活跃,还有意愿为其他人提供服务。于是,这些“高能量”的老人,被组织起来接受专业心理培训,成为志愿者。66岁的王琪,就是其中一员。王琪现在是柳荫街社区两位老人的“结对子”志愿者。两个老人,都是80岁以上高龄,独居。王琪不但经常照顾他们,还时常陪他们聊天。
社区心理服务的重要工作,就是帮助老人们回归社会,重获价值感。在一次次社区活动中,老人们找回能量,找回快乐。慢慢地,甚至可以帮助他人。
在个人、家庭、社区、医院的心理关怀链条中,社区扮演的角色,就是解决老人们一些简单基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
重拾活力 青春伴夕阳
实践地点
康梦圆国际老年公寓
分享人
微众汇慈善义工服务队
队长 卢春香
养老院、老年公寓里居住的老人,平时接触的人群也是以老年人为主,很少有机会和少年、青年交流。
微众汇慈善义工服务队经常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志愿服务,除了生活支持,还有很多心理关怀。
队长卢春香带着少年儿童志愿者,到康梦圆国际老年公寓看望老人。孩子们当老师,老人们学折纸。老人们衣食无忧,生活起居有人照顾,最缺的是陪伴。高龄老人到了一定年纪,心智有时候和孩童很像。老小孩与小小孩,相处起来,时常特别和谐,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而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典型特点是短期记忆衰退,但是却可能被外部刺激唤醒大脑深处的记忆。在少年儿童志愿者表演经典诗词、传统评书时,老人的家国情怀在特定情境中被调动起来,精神面貌显著改观。
此外,在北京市一些社区——如北林大社区,会邀请大学生组成“青春伴夕阳”小组,定期走进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让老人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重新找回思维活力。
智库点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应设心理咨询门诊
张占军 北京市老年人认知障碍管理和心理关爱项目负责人
过去,整个社会普遍对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心理健康更加关注,而往往忽略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我们这么多年在做老年脑健康研究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北京市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先知先觉,把对老年人的心理关爱工作,做在了全国前列。我们做的这个项目,让我们更深入到社区里,更多地与老年人交谈。发现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个是来自于孤独、寂寞,这主要是因为丧偶、失独、独居,或者与子女居住时交流不畅;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年人的慢性病,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等,这些慢性病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尝试改善:
第一,家庭和社会,更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忽略。
第二,积极改善老年人慢病病情,更有效地对慢病进行调理,很大程度上能改善老年人的身心状态。
第三,老年人最经常去的医疗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心理咨询门诊和相关人才。老年人有些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心理负担重、焦虑等,有真正专业的心理医生陪着聊一聊,疏解一下,能有很大改观。所以,我们说老年人心理健康科普,不只是面向老人、家庭,还要面向基层医疗机构。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力量调动起来,真正实现医疗机构的三级联动。
政策脉络
2009年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将“精神关怀”列入北京市“九养政策”
2013年 《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提出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关怀迫在眉睫
2020年《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针对老年人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
2022年《关于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的通知》
在全国广泛开展老年心理关爱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