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顺义区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工作。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携手顺义区生态环境局共同推出“身边的多样生物”栏目,集中展示调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引导市民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中。
大豆,我们并不陌生,它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跟大豆长得很像的野大豆,您了解吗?野大豆是豆科大豆属,看似平平无奇,其实有很多厉害之处。
野大豆。
形态特征
栽培大豆可以直立生长,而野大豆不同于栽培大豆,它是一年生缠绕草本,茎长1至4米,无法自主直立生长,一般是缠在栅栏、其他植物上生长。
野大豆茎、小枝纤细,全体疏被褐色长硬毛。有三片小叶,长14厘米左右,顶生小叶卵状或卵状披针形。花小,淡紫色。荚果矩圆形,长约3厘米,被黄色平伏毛,种子2至4粒。
野大豆是一年生缠绕草本。
厉害之处
厉害之处①——濒危受保护
野大豆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厉害之处②——能适应环境进化
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野大豆由于长期生活在野外,会借助相应的渠道进行杂交、发生变异,因此,它的抗病虫、抗逆境强,能够适应干旱、虫灾等,含有高产、高蛋白、抗虫害等优质基因。
厉害之处③——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野大豆是宝贵的种质资源,是改良食用大豆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研究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必不可少的载体,对研究大豆遗传基因的变迁、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利用野大豆杂交育种,可提高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和油质含量,培育出更加优质的品种。
综上所述,保护野大豆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悉,我国还有地方专门为野大豆建立了保护区,如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龙集镇的野大豆保护区。
秋日里的东郊湿地公园。
今年,区生态环境局在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在东郊湿地公园、汉石桥湿地公园均有发现野大豆。虽然野大豆的适应能力、抗逆性和繁殖能力都比较强,但其生长环境一旦出现污染、遭到破坏,也会导致其无法正常生长繁育。
在此我们倡议,自觉遵纪守法,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游玩和摄影时,不惊扰野生动物,不采集野生植物,不污染、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