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典籍博物馆,珍品文物还原庞贝神话
北京晚报 | 记者 牛伟坤 方非

2023-10-30 13:50 语音播报

热点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一次剧烈的喷发,将庞贝古城及附近的赫库兰尼姆等市镇顷刻间掩埋,同时被完美封存的还有古城承载的灿烂文化。这座时光掩盖下的古城,也成了我们了解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绝佳线索。

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以及天禹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展出了127件/套珍贵文物,以“梦回盛世”“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情神话”“快意人生:古罗马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古代艺术中的美的概念”“神话再现”为线索,让庞贝-赫库兰尼姆遗址重返人间,带领观众重回那个将爱和美视为理想的时代。

观展·亮点

“爱与美”的化身阿佛洛狄忒

作为展览海报主视觉形象的爱神阿佛洛狄忒是展厅中当之无愧的主角儿。海报所选用的作品名称是《海中的阿佛洛狄忒》,是观众进入展厅后所能看到的第一件惊艳作品。整件作品中,女神呈站姿,身体重心放在左腿上,右膝盖微微弯曲;左臂撑在臀部,右手倚放在杆上,目视前方,呈现出一副既高雅又骄傲的形象。阿佛洛狄忒身上穿的是一件古希腊式的短袍,衣服紧紧贴在身上,生动还原了刚刚浮出水面的瞬间。“根据神话,阿佛洛狄忒诞生于大海的泡沫中,雕塑中打湿的衣袍也显示着这一点。”展览执行策展人钱茜解读,这是西方作品中非常经典的阿佛洛狄忒形象。

选择该作品作为展览的海报主视觉,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之外,展方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海报上“庞贝神话”四个字的颜色是线索。“该作品是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正在从事的一项针对古代雕塑作品研究的重要对象,研究的主题就是‘古代雕塑失落的颜色’。”钱茜提示观众注意雕塑作品被白色主色调掩盖下的细节。“很多人以为,这件作品是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事实上,最开始的作品有着非常丰富的颜色,而且颜色的层次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她表示,目前,研究人员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在这件作品的袍子下方发现了蓝色残留,因此展方特别将这一颜色选作了海报字体的颜色。“除了在展览中呈现精美文物,我们也希望能向观众展示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给观众进一步想象的空间。”

阿佛洛狄忒在古罗马时期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阿佛洛狄忒呈现的便是其中一种。展品中,爱神以全裸的形象出现,以左腿为支撑站立着,双手遮住耻骨和左侧胸部。画面右边,一块简单的布搭在花瓶上。女神的头部向左转,发型精美;高处的头发在头顶打结,其余的头发聚集在颈背,还有几绺头发垂在肩上。“这件作品的阿佛洛狄忒既有成熟女性的优雅和韵味,但同时又有一些少女的娇羞和腼腆。”钱茜说,该形象形成了西方雕塑艺术中阿佛洛狄忒的范式。“我们希望两大经典形象的‘碰撞’,能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的阿佛洛狄忒

《有帕里斯、海伦及阿佛洛狄忒的浮雕》则将阿佛洛狄忒的形象置身于经典的故事情节里。画面左下方,海伦与阿佛洛狄忒相拥而坐,右上方挥着翅膀的厄洛斯与帕里斯相对而望。画面描绘的是帕里斯评判的场景。钱茜介绍,在西方经典的“金苹果神话”中,帕里斯被选为裁判,以决定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中谁是最美的女神。帕里斯最终选择了阿佛洛狄忒,因为她承诺会帮助帕里斯得到世上最美的女人——海伦的爱情。借助爱神的力量,海伦爱上了帕里斯;两人的爱情触发了一系列事件,最终也成为了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

展方还把阿佛洛狄忒的儿子波索斯请进了展厅。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波索斯象征着无法实现的或理想化的爱情,常被描绘成带翅膀的忧郁少年。而展厅的这座波索斯雕像却没有翅膀,他的左肩抬高,手持七弦琴,斗篷从手臂上自然垂落;散发着忧郁气质的同时,又有某种光辉灿烂的气场。这一既典型又独具特色的形象,深深吸引着钱茜。在她看来,作为爱神之子的波索斯代表的是爱而不得时生出的苦痛与渴望,既是遗憾与留恋,也是不可逾越的距离。这件作品此前从未来中国展出过。然而借展时,该文物正处于复杂的修复中;对于其是否能经受长距离的国际运输,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曾十分担心。“我们的原则是,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坚决不放弃这件展品。”在钱茜的坚持下,修复团队加班加点使展品在起运前达到了比较好的状态,策展方和组织方在运输、布展时对这件文物悉心呵护,最终使这件精彩的作品在展厅里与观众相遇。

日常用品带来震撼审美体验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深深渗透在庞贝人的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中,他们极尽奢华之能事,用一切感官去享受生命的馈赠。

钱茜特别推荐了一件绘有赫斯珀里得斯花园的红绘细颈有柄长瓶,长瓶身子细长,宽大开口。这种器型的瓶子常用来储存橄榄油,也用于储存香油、香膏等物品。这件器物表面描绘了赫斯珀里得斯花园的场景,带给人震撼的审美体验。钱茜介绍,赫斯珀里得斯花园是女神赫拉的神圣花园和果园,园中有棵树长出的金苹果能让人长生不老;画面中,三个仙女正守护着金苹果。“细节描绘得非常精美,造型工艺以及画面的层次布局都非常精心。”

精美艺术品只是庞贝人的生活日常,这样的例子在展厅中比比皆是,喝酒的酒器、每日梳妆使用的簪子、香水……无不透露着独运匠心。一件一人高的青铜灯座让人难以错过:灯座主体为一个年轻俊美的男子形象,做工极为精细。“难以想象,在用灯用油都极为奢侈的年代,一个庞贝人家里居然摆放着这样一件艺术品作为他们的照明工具。”钱茜说。

观展·解码

文物来自何处?

此次展出的都是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那么,这些文物本来的家在哪儿呢?

1738年和1748年,因为火山喷发而被掩埋的赫库兰尼姆和庞贝古城接连被发现,当时那不勒斯在位的查理三世大力推动了被掩埋的古城的发掘工作。同期,他启动了法尔内塞亚诺博物馆的项目,并将从母亲伊丽莎白·法尔内塞那里继承来的丰富藏品转移到了那不勒斯。本次展览的展品,亦多出自法尔内塞家族收藏和庞贝、赫库兰尼姆古城文物收藏。

如何让遥远文明与中国观众共鸣?

对于钱茜来说,如何让这些来自遥远国度、遥远时期的文明与中国的观众产生共鸣,是策展的难点之一。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与一般的展览相比,该展厅中每件展品的说明牌都很长,有的甚至是一篇小小的说明文。“我们希望通过增强说明牌的可读性,让中国观众对西方经典神话故事形成基本概念,产生亲近感。”

在此基础上,策展团队还结合多媒体等展示方式,生动还原庞贝人的生活起居,再现火山爆发的场景,拉近观众与展品的距离。比如,展览中有一件非常震撼人心的展品——年轻女子遗体石膏铸像,这是一尊现代浇铸的石膏模型。钱茜说,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固化作用下,女子的遗体外壳轮廓得以保存;之后,专家们将石膏注入空腔里,还原了已然消逝的庞贝居民的形态。以此为基础,经过科学的考证,策展方以影像还原了该女子的生活,并演绎了她在生命终结时刻对瞬间与永恒的思考。

观展·提示

●展览地点:

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八展厅

●参观方式:

观众可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后台消息对话框回复关键词“购票”获取购票信息。展览无需预约,经展厅现场工作人员核验购票成功信息后,观众可直接进入参观。

●展期:至12月17日

(每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探展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