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0 16:53
近日,一篇名为《人社部:2024年1月1日起某某省将推行按“工龄退休”的政策》的文章和相似内容文章、截图,在少数微信群、微信朋友圈、自媒体等网上传播。对此,山东、河北、四川等省人社厅均回应称: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退休政策,不存在网传文章和相关截图中所说将按“工龄退休”的情况,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并将保留追究相关造谣者责任的权利。
退休政策关乎职工切身利益,向来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任何退休政策细节的完善,都牵动社会的神经。正是瞄准这一流量密码,多年来一些自媒体在退休政策上大做文章,或是假借权威胡编乱造、抬出专家解读背书,或是凭一知半解胡乱解读、大开脑洞胡编乱造,以达到博取流量、吸引眼球的目的。
说得天花乱坠的,往往都破绽百出。我国已经有了较为完善和成熟的退休和养老等制度体系,在何时退、怎么退、要满足什么条件、享受什么待遇等等细则上,地方向来执行国家统一规定,怎么会突然横空出世一条所谓新政?再说,既然冠以“人社部”名义的政策发布,又怎么可能只是在自媒体途径传播?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为自媒体划定13条红线,明确要求自媒体在发布涉及公共政策等信息时,应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发布时在显著位置展示。这些自媒体的“政策”发布,有哪一篇不是越过了红线?
网络谣言是公害,拿公共政策造谣传谣,危害程度更为严重。近年来,总有自媒体编造所谓退休与养老金新政的,杜撰“股市小作文”的,自称帮领政府补贴的,炮制公务员录取政策的……就在几天前,网信部门指导网站平台溯源关闭谣言首发账号,累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1781个,其中有造谣“苏锡常将设经济特区”的,有编造“国庆后老年人可半价买火车票”的,说得有鼻子有眼,实则都是凭空捏造。令人担忧的是,不少网民,尤其是老年网民,既对公共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自媒体造谣生事又缺乏鉴别能力,信以为真,信手转发,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
杜撰歪解公共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只是误导公众那么简单。不明真相的网友听信了这类谣言,很可能陷入恐慌与焦虑,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相关部门也会无辜“躺枪”,致使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在无形中遭到损伤。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自媒体账号别有用心,散布虚假信息,意在攻击抹黑现有公共政策,给政策实施制造障碍。
针对“按工龄退休”等谣言,监管和职能部门在辟谣赛道跑出了加速度,起到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的作用;网络平台也纷纷亮明态度,隔三岔五注销造谣类账号。但公共政策谣言屡禁不绝,也说明治理并非一时一事之功。虽然监管部门和平台对炮制公共政策谣言始终保持打击态势,但由于违规违法成本较低,大批自媒体账号或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或打起擦边球,给治理增加了难度。如果不能铲除谣言生成的土壤,“按工龄退休”的谣言被清理了,如何保证不再有下一个退休谣言出笼?
一个谣言就能害一群人、害一个地方,不仅玷污了线上空间的清朗,还扰乱了社会现实秩序,必须依法予以严惩。在辟谣之后,多部门应携手打击夸大事实、歪曲真相等不负责任的发布行为,倒查涉事账号背后的每一个人,以法律约束力形成强大震慑力。此外,面对有关重大政策的信息,网友也要保持理性思考和客观态度,提高因谣言混淆视听的警惕性,从自己的指尖开始,切断谣言继续传播的“网线”。其实,面对耸人听闻的“公共政策”,到政府官方网站或者到权威媒体平台上去核实,一眼就能验出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