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评 | 写好调查研究“实”字文章
人民论坛网 | 作者 魏晋升

2023-10-30 18:53

时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实实在在检视整改突出问题,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坚持“四个导向”,在调查研究中切实奔着“实处”、查出“实情”、研出“实策”、取得“实效”,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调研奔着“实处”去。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才可能去找准问题、解决问题。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前提基础是要把课题选准,可探索推行“群众点题+干部领题+组织答题”的调研机制,从小切口找准大问题,对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12345热线、政务信箱等平台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逐条登记建账,并反馈相关职能部门,及时纳入领导干部调研课题和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制定调研方案,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问、盯着问题研,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精准度,确保把问题研究得更深更透,把对策提得更准更实。

坚持过程导向,调研朝着“实情”查。调查研究实不实、问题查得准不准,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也最直接。要用好调查研究“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移、心向一线沉。通过开展“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用“脚力”跑遍所有乡镇、所有村,从不同侧面、角度、层次了解情况,努力掌握“一手资料”;到最基层与群众开展面对面交流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让群众敢于开口、敢于讲真话、说实情,多一些“七嘴八舌式”的讨论,真正获得“实情”。同时,也要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调研,从而揭开问题的“庐山真面目”,做到察“真情”、取“真经”。

坚持目标导向,调研拿出“实策”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这就要求我们调查过程中把问题摸准,研究对策就更加清晰明了。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在调研过程中拿稳“放大镜”,让一个个“难点堵点”逐渐清晰,在细致观察中“解剖麻雀”,把收集到的情况及时、高效、精准地了解清楚,见微知著、小中见大,如“庖丁解牛”般分清表皮、筋骨和脉络,对问题剖之深、辨之准,为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解决问题不能只“挂在嘴上”,要对调查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研究透彻,找准根源和症结,敢于动真碰硬,拿出务实、有效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务实的作风、切实的行动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坚持结果导向,调研取得“实效”好。调查研究要突出实效,做好调研的“后半篇文章”极为关键。要把调研发现的问题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对短期能够解决的,立行立改、马上就办;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明确目标、紧盯不放、一抓到底。要开好调研成果交流会,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要建立长效机制,探索从点上发现问题,在面上加强研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完善工作机制等措施,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使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李环宇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