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社会责任 守护美好生活 首开集团服务首都发展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陈天奕

2023-10-31 14:01 语音播报

进入
房产
看更多
+ 订阅

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每一块石板、每一寸土坯,都像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一梁一柱、一砖一瓦,在这座古朴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中,无论是穿行于繁华的商业街区,还是漫步在宁静的胡同里,都能与一段段传奇相遇。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多年来,“城市复兴官”首开集团始终怀着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珍视,以古建修缮、老城有机更新等方式,守护着北京城的文化脉络和悠然古韵。正如那涓涓细流,一点一滴最终汇成汪洋大海,首开集团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用一个个生动实践谱写着社会责任的华丽篇章。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城市复兴官”首开集团将继续做城市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坚守责任初心,奋力为谱写首都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擦亮“金色名片” 赓续历史文脉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汽车博物馆热闹非凡。这一天,汽车博物馆推出“我的造车梦”微展览,以5位世界著名汽车设计大师和中国汽车工业代表人物的雕塑作品讲述百年来壮阔的汽车故事。另一边,汽车生产线模拟体验仓引发游客阵阵惊呼,组装、电焊、喷漆……随着灯光和音乐变动,沉浸式汽车组装体验开始了,大朋友、小朋友们都玩得不亦乐乎,感受着汽车世界的奇妙与炫酷。

汽车博物馆内的首开人在进行展品维护

成为“遛娃”好去处,跻身热门博物馆打卡地,汽车博物馆的高人气离不开首开集团汽车博物馆服务团队高标准的保驾护航。据汽车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汽车博物馆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以标准化为基础。正是坚持“处处有流程、事事有标准、物物有人管、岗岗有考核、日日有坚持、时时有创新”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才为博物馆的有序运行提供了保障,汽车博物馆也因此成为博物馆物业行业服务标准建立、实践之地,一批批从汽车博物馆走出去的服务者更是活跃在北京多个博物馆中,成为博物馆物业的中坚力量。

从汽车博物馆服务团队可以一窥首开人的敬业与担当,透过汽车博物馆更能感受到首开集团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守护和传播文化的责任感。2020年4月,北京发布《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指出,北京要“打造布局合理、展陈丰富、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之城”。2021年5月,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博物馆之城”也写入了北京市“十四五”规划。作为责任国企,首开集团秉怀着服务首都文化建设的使命,立足公众场馆物业需求特点,逐渐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大型公众物业服务的管理体系,倾力打造博物馆物业服务高标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先企业,擦亮博物馆物业服务“金色名片”。

当前,首开集团共为北京近20座博物馆提供物业保障服务。从北京汽车博物馆到首都博物馆,从北京奥林匹克塔到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从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到民航博物馆……场馆各具特色,展品各有千秋,首开人总能凭借其在物业管理领域的精湛技艺和先进经验迅速落地标准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满足场馆的个性化需求,游客与馆方的认可彰显着首开集团在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中的实力与担当。

民航博物馆内的首开服务团队

物业服务精细守护,古建修复更显真功。北京市文物局数据显示,北京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501万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02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5位,有着丰富的文物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历久弥新的文物古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构建了北京城严整有序、层次分明的城市肌理,也塑造了深沉厚重、创新包容的城市内涵,可以说,北京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馆。为守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文脉传承,首开集团为北京的旧貌新颜精雕细琢,一代代古建修复工匠们栉风沐雨,守护蕴藏于一砖一瓦中的老城灵魂。

查阅历史资料、观察老照片细节、反复实验修复材料、开展多次专家评议会……对于首开古建工匠来说,每一次古建修复都如一次“大考”。近乎苛刻的追求背后是对历史的尊重与敬畏,而这可以在“城市复兴官”中找到答案。

“一部首开史,半座北京城”,自上世纪50年代起,首开集团承接了千余项古建修缮和仿古建筑工程,坚守传统匠心工艺,始终围绕北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规划,本着尊重传统风貌的原则,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故宫博物院中正殿、孔庙十三经碑林、恭王府、宋庆龄故居……一座座传承华夏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在首开匠人们的呵护下重焕光彩、再现神韵。

守护文化瑰宝,留住历史根脉,首开集团将继续以匠心技艺传承古今,让历史继续闪耀光芒,助力北京到2035年建成全域活态博物馆。

城市更新探索提速 倾心倾力守护幸福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鳞次栉比的高楼宛如一曲激昂的交响乐,演奏着城市发展的华章。但是,一座城市的幸福感不止在高楼大厦里,也在温馨有序的旧街巷中。老旧小区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但由于建成年代早,设施配套已经落后于时代,叠加“人老房也老”的背景,老旧小区改造正成为关乎人民幸福、城市发展新形势下改善老百姓住房条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首开集团运用数字化技术全力推进老楼加梯

近年来,首开集团在总结北京市开展的以环境整治和节能改造为重点的小区综合整治经验基础上,开始了涵盖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综合有机更新模式。截至目前,首开集团已完成加装电梯313部,在施电梯63部。首开集团还依托数字科技手段,研发“首开加梯”小程序,方便市民了解加装电梯条件并一键申请,现通过“首开加梯”小程序申请已取得立项24部。

北京石景山老山东里小区曾经是首钢家属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这个楼龄超过30年的小区有近一半的居民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如何方便地上下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装电梯是一项惠民工程,但在具体实施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并不是所有居民一开始都能接受。一般高层居民会比较支持加装电梯,然而一些低楼层的居民认为施工过程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据首开天宇公司项目经理崔佳琦介绍,为了转变居民观念、打消居民顾虑,项目部的人没少下功夫做工作。“为了顺利推进项目,我们和居委会也动了一番脑筋,比如组织单元活动增进邻里感情、重新配置小区车位等,跑上跑下充当邻里关系调解员的角色,终于征求到了低楼层居民的同意。”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首开人的诚意居民看在眼里。在加装电梯工程进行时,不少业主自发给工人送水、送饭。电梯安好后,不少曾经形同陌路的老邻居之间也消除了隔阂,和睦如初。

“虽然过程艰辛,但我工作起来动力十足。装电梯前,有老人因为居住楼层高,一年也难下几次楼晒太阳,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能帮助他们我很满足。另一方面,为老楼加装电梯是首开集团助力城市更新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能服务于其中,为居民办实事,这种成就感更让我全力以赴。”崔佳琦说。

首开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老年人诊疗

像老山东里小区这样修建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小区,有很多是属于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的小区,或产权单位缺失、或常年疏于管理,多年来要么“九龙治水”,要么是自管状态,没有社会化服务,居民遇到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面对这一遗留问题,首开集团蹚出了一条符合首都特点和非经营性资产小区管理规律的改造治理新路径。

两年前,潘家园街道作为“一街区一物业”模式试点率先起步。首开区域内旗下的9家物业单位被整合成为首开天岳恒潘家园分公司。这种模式是首开提出对物业辖区“非经物业”“三供一业”项目整合的新思路,意在整合零散物业管理区域,集中优势资源,建立物业区域化统管长效机制,促进物业管理的综合提升。

整合后,首开天岳恒公司在潘家园街道辖区内物业管理面积共计133万平方米,为2.2万户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居民的小事,就是物业的大事,为优化“大物业”的管理模式,首开员工积极联系对接街道、社区,为做好区域化合作跑前跑后,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居民心声和诉求,打通社区共治堵点。首开天岳恒潘家园分公司还和松榆里社区搭建起了“居民+社区+物业”共商、共建、共享平台,精准对接社区民生问题。如今潘家园街道居民的投诉率降低了将近90%,物业费的缴纳率提升30%,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岁月更迭中,老旧小区承载了一代代人的生活记忆,为了让这份记忆历久弥新,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去年,首开集团完成15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1.2万户。此外,还有39部“非经”老楼加装电梯完成验收,完成200个街道、3035万平方米非经物业区域化整合。

便民服务营造和谐社区氛围

只有用心,才能抵达民生的深处。秉持筑家为民的匠心精神,首开集团将继续丰富“向心·利民”的首开经验,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小村庄旧貌换新颜 点亮村民幸福之路

在怀柔北部的崇山峻岭中,隐藏着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子——头道梁村。这里资源匮乏,离最近的县城也有40多公里的路程,长期的落后发展让这里的村民缺乏增加收入的内生动力。然而,从2018年首开集团与头道梁村建立“一企一村”精准帮扶工作后,这个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年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村民的积极性变高了,以前村民总是觉得挣多挣少无所谓,现在我们的帮扶项目运行起来了,村民有空就过来跟我们说说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希望我们能赶紧卖出去挣钱呢!”首开集团派驻头道梁村第一书记王芃提起村子的变化十分骄傲,他认为,增收首先需要村民思想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不是凭空的,它来源于村民对首都国企帮扶创收能力和决心的信任。

这份信任来自首开人扎扎实实的调研。为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王芃和同事在短短3个多月内,先后编制方案50余版,最终确定了归整荒废山楂林,发展头道梁村绿色经济的工作方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年山楂林就为村民带来了一定的销售收入,村民的心也开始“活”起来了。

日子变好,环境也焕然一新。不止山楂林,还有100亩榛子林“拔地而起”、杂木林下种满苍术……在首开的帮扶下,村里增绿又添“金”。

头道梁村是首开集团主动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勇挑重担的一个缩影。自从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后,首开集团便将帮扶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号民生工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首开集团在就业、消费等方面多举措开展暖心帮扶。

首开天岳恒公司为平谷区大华山镇村民提供96139平台话务员岗位19人,截至9月底人工费支出118.85万元,实现村民出门即上班,提高村民收入,同时为公司“接诉即办”线上话务服务补充力量。首开集团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与“京彩西品”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各级单位从内蒙古直接采购肉类2.45吨,采购当地大米、小米、粮油约4.6吨,优先采购结对帮扶县的滞销农产品,带动乡村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首开建设号”乡村振兴列车启动仪式在头道梁村举行

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为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首开集团于2022年形成了“首开建设号”乡村振兴列车项目。

“为寻找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方向,结合第一季度与其他乡镇第一书记沟通交流的成果,我们决定以位于头道梁村的平北抗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雁栖镇所属其他四个低收入村,深挖各村特点和优势、以点带面,最终于第二季度编写完成了‘首开建设号’乡村振兴列车活动方案。”王芃介绍,“首开建设号”项目充分发挥了头道梁村资源禀赋,串联了范崎路前后几个村落的优势资源,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根、红色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的优质旅游产业。

棵棵果树点燃村民心中希望,片片绿意绽放乡村新颜。“首开建设号”乡村振兴列车将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梦想,带领村民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首开集团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继续凝练深化以“向心·利民”为核心的首开经验,引领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为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首开力量。 

2023责任之光

编辑:陈天奕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