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伪造人设带货卖药!医疗科普的经,被假“白大褂”念歪了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孟雅檀

2023-11-01 16:46 语音播报

锐评

“三个小妙招让您远离心血管疾病”、“老人体寒赶紧买药”……据法治日报报道,这样的医疗科普短视频如今在各平台层出不穷,博主往往身穿一身干净的白大褂,或明或暗地声称是什么医学硕士博士或某大医院的医生,而内容多以两性话题、疾病治疗、用药指导等为主。

这些穿着白大褂的真是医生吗?国家对于医生进行医学科普有着明确规定和要求,医院也不会随便允许一个医生科普讲学,而且网络平台上的医生资格认证门槛也很高,必须为“公立三甲医院全职医生”或者“非三甲公立医院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生本人还需完成个人资料上传等操作。很多平台上所谓的医疗科普博主根本就没有通过资质认证,其简介信息完全是个人填写的,即便那些自称是某三甲医院的医生,也未提供医师身份认证或医院名称相关信息。

与羞羞答答、模糊不清的身份介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人对医学知识的高谈阔论和任意评论,从常见的普通疾病到癌症等绝症顽症,从中医的养生保健到西医的临床手术,似乎没有其不知道的、没有其不敢说的。据报道,很多医疗科普视频的内容明显缺乏科学依据,要么是将他处获取的医疗知识搬运修改,要么是把道听途说的所谓内容添油加醋,真实性和可行度成疑。就算是各种养生方法和用药指导,也往往前后自相矛盾,有网友按照其做法不仅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甚至还出现其他身体问题。此外,还有大量医疗科普视频标题“耐人寻味”,内容更是庸俗低级,刻意迎合部分人的恶趣味。如此科普,不仅对受众产生负面效果,传播健康焦虑,打色情擦边球,更会有损医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危害不容小觑。

披着白大褂的不一定是白衣天使,打着医学科普旗号的也未必医者仁心。事实上,这些假冒医生进行伪科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流量为了捞金。《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以医疗咨询类栏目或者节目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医疗广告,这些人就在视频中宣传有所谓独家秘方,可以药到病除,通过评论区留言的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或捏造医务人员身份收取问诊费用,或直接卖起了不知哪里生产更没有质量保证的神药。如此多的假医生和伪科普,平台是真的看不到,还是不想管?

医学是非常科学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医疗科普关乎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也不是随便看点医学书、从搜索引擎上了解一点皮毛就能行的。公众应该清楚医生每天工作都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更新视频?就算个别医生能够维持更新,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医生都在进行医疗科普?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一样,面对面的问诊尚不一定能有合适的治疗方案,隔空就能治病,这医生也未免太神了一点?

网上不是江湖郎中的收留所,打击披着医疗科普外衣的卖药博主,平台必须承担主体责任、受众也该擦亮眼睛。扒下那些博主身上的白大褂,揭穿那些医疗科普的真面目,把医学科普的好经念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快评

编辑:孟雅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