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2 17:01
日前有市民反映,北京部分地铁和市郊铁路线命名并不统一。有的按数字序列,有的用地区命名,还有的以S开头……于是,一场关于“地铁线要不要改名”的讨论在网上展开,有人认为不改挺好,有怀旧意味;也有支持者称,统一命名对外地乘客更友好。
地铁是市民生活的主力出行工具之一。这样的贴近性,正是相关话题引发热烈讨论的原因。平心而论,市民反映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这些年,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延伸,“曾用名”跟不上实际发展,“能指”与“所指”多少有些不匹配。比如,城市副中心线从2020年6月起已西延到良乡站,但没有在命名上反映出来;还有,同样是S打头的线路,S1采用地铁方式运营,S2线则属于市郊铁路;再如,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两年多了,还是各叫各的……虽然熟悉者对此不以为意,但对于陌生的尤其是初来乍到的出行者而言,多少还是会有些困惑。
每一条路线的命名,皆有其产生的历史因由,也都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这是现有命名的合理性,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有的市民承认问题存在却依然认为维持现状即可。可另一方面,命名也并非一成不变。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1号线和2号线一直被称为“一线”和“环线”。直到2002年地铁13号线开通前夕,地铁各站改版线路图,使用近20年的名称才彻底被取代。2019年9月,地铁大兴机场线通车前,曾经的“地铁机场线”更名为“首都机场线”,以便更好区别标识。可以看出,这名儿究竟要不要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的便利度,为可能产生混淆的线路更名,也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
此次,面对市民朋友反映的问题,本市规自委回复称,将会同市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不同功能层次定位,按照含义清晰明确、便于记忆、利于区分、尊重历史发展等原则充分研究。从这一回复看,官方已经充分了解了“正反双方”诉求的关键点,提出的工作原则也契合于实际情况。认真倾听并回应民意是一个好的开始,期待在充分讨论之后,这场由市民提议引发的改名讨论,能够收获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收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城市治理的“必答题”。市民朋友既是城市的主人,也更易发现身边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公交站点设置是否科学,办事大厅服务是否人性化,公园绿地健身器材布局是否合理……市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对应的可能就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议题。对于身边的大城“小”事,市民积极反映,官方诚意回复,在热络的良性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你我所在之城,将更加温暖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