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15:00
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健康中国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写的《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年度评价报告日前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特别是尾部城市提升显著。其中,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杭州市、深圳市、厦门市、成都市、福州市位列我国城市健康水平前八名。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已连续发布4年,依据健康服务、健康产业、健康行为、健康设施、健康环境、健康效用6大评价板块,下设具体17个评价领域和39项评价项目,给中国城市进行“健康画像”。“整体来看,近4年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清华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专员李栋介绍,2020年至2023年,全国城市健康指数分别为59.61、60.50、61.41、62.70,每年都在提升。其中,今年相比去年提升幅度达2.1%。
依据城市健康指数分值结果,报告将参评城市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引领级、优质级、平均级、发展级和追赶级。
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引领级、优质级城市大幅增加。中部地区提升明显,追赶级城市数量减少。从城市群来看,辽中南、山东半岛进步显著,长三角、珠三角、辽中南城市群健康水平排位靠前。长三角主要体现在健康效用较好,珠三角则是健康环境维度优异,辽中南在健康设施方面比较突出。参评城市中,上海市、北京市、南京市、杭州市、深圳市的健康水平连续4年引领全国。厦门市、成都市、福州市的健康水平提升至引领级城市,长沙市、太原市、济南市、南昌市、唐山市、鞍山市等13个城市进入优质级城市行列。
与往年不同,《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还开展了国际城市健康水平比较研究。评价对象为11个国家的19个城市,包括4个中国城市、5个美国城市,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性城市,选取医疗条件、生活行为、城市绿化、环境治理、预期寿命五方面共11项指标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显示,新加坡的城市健康综合水平在19个城市中排名第一。中国城市在预期寿命、医疗服务、城市绿化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国外城市则在环境治理、生活行为方面表现更好。具体而言,北京的医疗条件在19个城市中位列第一;上海的预期寿命位列第二、医疗条件位列第五;广州则较为均衡,医疗条件、城市绿化、预期寿命均位列前五名。北上广在国际城市健康水平对标中已具备一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