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 17:50
8日,《红领巾诞生的地方》新书捐赠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一本书触发了革命后人的共同记忆,开国元帅将领后代王太和、刘建、罗海曦等纷纷畅谈阅读感受。
《红领巾诞生的地方》讲述了王耀南从安源路矿的一名童工蜕变为一个成熟的红军战士,并最终成长为我军工程兵创始人之一、共和国开国将军的光辉革命生涯。“我从小就喜欢听爸爸讲故事,也有把故事记在日记、笔记里的习惯。”活动伊始,该书作者、王耀南之子王太和回忆了这本书的创作历程。他说,该书在王耀南口述史的基础上,整合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各种场合做的报告、接受的采访等素材,同时还采访了当年曾经在安源路矿做过工的老将军、老前辈们。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特别还原了第一条红领巾诞生的历史细节:1925年10月,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黄静源被反动派枪杀;在烈士遇难的地方,安源路矿工人儿童团的团员们自发将他的血衣撕成布条,系在脖子上,表达对烈士的敬意和对反动派的仇恨。这也是红领巾的雏形。
在朱德外孙、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刘建看来,这也是该书的最大贡献之一。“这一细节,让‘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红领巾’在新时代有了自己的诞生史。”刘建回忆,自己上小学时每个月班里只有几个入队指标,朱德总是叮嘱他要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当年佩戴红领巾的光荣感和荣誉感非常强烈,现在都是集体入队了,这份荣誉感不能降低。”
“这本书从亲历者的角度出发,把轰轰烈烈的大事件用小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我倍感亲切。”罗章将军之子、国防大学教授罗海曦说,书中的很多细节,对研究伟大的秋收起义和光辉的井冈山道路大有意义。
“我们接收到的这些捐赠文物、图书等,对举办专题展览、开展学术研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抗战馆馆长罗存康说,2025年将迎来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馆将对现有基本陈列进行全面改陈,并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未来,抗战馆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各界搭建起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爱国主义教育的平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