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19:01
一起充满了悬疑的凶杀案,让三个家庭都卷入其中,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他们都毫不犹豫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正在热映的电影《拯救嫌疑人》故事的核心。日前,该片导演张末接受了本端记者专访,她表示,自己创作的初衷是想借助这个故事来呈现人性的不完美,“虽然片中每个家长的做法是极端甚至是错误的,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股能量在涌动,那就是爱的付出。”
有意将故事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在跟父亲张艺谋联合执导了战争电影《狙击手》后,张末把自己的新片选定在了悬疑犯罪题材上,“我喜欢挑战各种类型的电影,而悬疑类型片又是我特别喜欢的题材,我觉得自己有把握把它做好。”张末说。她执导的第一部电影是奇幻爱情片《28岁未成年》,收获了1.29亿元票房。对于一个新导演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她不想重复拍摄同类题材的电影。
为了拍好《拯救嫌疑人》,张末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她看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同类题材电影,逐渐总结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规律。在她看来,一部优秀的悬疑电影,要做好两个关键的部分。一是注重情感和逻辑上的联系,“每回观众看到反转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逻辑是存在可能性的,是合乎逻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秒懂,只有这样,叙事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环环相扣,故事才能逐渐走向高潮。”第二是要在故事的讲述上做出新意。毕竟,同类题材的电影已经拍过无数,最关键的是要找到观众的共情点,让人觉得别出心裁。
有些悬疑电影喜欢采用开放式的结尾,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但张末在本片中却采用了另外一个结尾方式,就是把整个故事都交代得非常清晰,让观众完全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为此,在本片的结尾,她特意加进去了惠英红饰演的物理老师林淑娥跟被她绑架的金牌律师陈智琪(张小斐饰)女儿在几天里相处的戏,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对小女孩的感情也越发深厚。“我们在前面看到的视角都是母亲陈智琪的,她的内心充满了焦灼不安,但我想,观众肯定会不自觉地希望看到她女儿在被绑架的5天时间里是怎么过的,只有把这个部分展现出来,整个故事就说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感情点,这对于理解林淑娥的内心至关重要。”
张末也是《拯救嫌疑人》的编剧之一,剧本创作中有8稿就是她自己改写的。整个剧本共写了17稿,故事结尾就是她在写到比较靠后的稿次时才想到的。她透露,直到拍摄时,自己还在纠结要不要拍,因为这要多出一天的拍摄时间,好在惠英红很喜欢这场戏,建议她拍,说自己不怕演,于是张末就拍了。
把陈智琪塑造成普通母亲
片中陈智琪和林淑娥这个两个母亲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一个因为女儿被绑架,不得不违心替已经被一审宣判死刑的丹温作辩护律师;另一个则因为女儿被杀,不惜铤而走险策划绑架案也要亲自手刃凶手。在张末的心中,惠英红是林淑娥的不二人选,在惠英红看完剧本后觉得这个人物非常有力量,很快就答应了。
张末之前看过张小斐在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中的表演,该片结尾时张小斐饰演的母亲李焕英跟女儿争吵时说,大意是不要替我选择我的命运,我的命运是很好的。而这段台词让张末感动了很久。她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母亲,温柔而包容。“张小斐外表柔美但内心刚强,整场戏就是她的本色出演。”有一次张末听到张小斐在采访中说,自己想拓展表演路线,很想尝试悬疑电影,于是在剧本成色上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找到了她。张小斐看完后问张末:“你想怎么拍陈智琪?”张末告诉她,自己想先听听她的意见。张小斐说自己特别不想把这个人物演成单一片面的律师角色,“她希望在法庭上,陈智琪是一个非常犀利的职业律师,但在生活中,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这一点跟张末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跟优秀的演员合作,张末觉得特别放心。“导演这个工种,其实是为演员服务的,你一定要把信任和包容度给到演员,把舞台交给他们,让演员按照他们的理解去发挥,像惠英红和张小斐这样的演员,她们的从业时间甚至比我都要长,她们总是会给到你一个质量的保证。”张末说。
结尾戏中,林淑娥在跟陈智琪女儿相处的第二天,她呆呆地看着已经被凶杀的女儿照片时泪流满面。平常走戏时,张末都要求摄影机开着,随时捕捉演员的表情。但这天大家都被惠英红的表演震惊了,居然就忘了开机。正当张末感到非常惋惜时,惠英红告诉她,没关系,我的下一条会哭得更好。“红姐的第二条演得更加有层次感。”张末赞叹道。
片中陈智琪单人赴约去郊外跟骑摩托车的蒙面人见面这场戏最具有戏剧性。剧组在深圳的郊外找了一个长满了蒿草的荒地做外景,第一次看景时,草的高度只有1.2米左右,但到了7月份开拍时,草竟然长到了1.8米高。本来张末设想让张小斐在草丛里跑,但因为草太高,阻挡了面部,只能作罢,改而在泥泞的路上跑。还有,张末不想老套地沿用以往那种角色心情一不好就动不动用下大雨来渲染情绪的套路,她想用鼓风机吹出刮大风的感觉,以此营造紧张的氛围。不料拍摄时天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还伴随着狂风,于是张末只能“将计就计”,干脆拍了一场雨中戏,从效果来看,远超出预期。
让观众感受到极致的母爱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塑造让人信服的角色是重中之重。不管是陈智琪、林淑娥还是为了救私生子的命而违法的检察长,都选择了站在亲情的一边,他们的做法无疑都触犯了法律。如何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让观众能认同人物,是张末最关心的。
拿林淑娥来说,她是绑架陈智琪女儿的主谋,但她也是一个让人敬佩的母亲。在女儿被奸杀后,她还承受着“女儿是援交女”谣言的二次伤害。这促使她铤而走险设计了绑架案,目的就是想亲手给凶手丹温以惩罚,替女儿复仇。张末坦言,一开始设想的情节是:林淑娥替女儿报了仇,随后自行了断,也算是给自己赎了罪。但在跟编剧探讨了多次后,张末最后选择了现在林淑娥意外身亡的版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得更加充分。
虽然片中的三位家长在人性的层面上都不完美,但张末最想给观众传达的是他们对于孩子的那份不计后果的付出和爱。“其实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缺点,都有多面性,但也正是这种极致的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和美好。”张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