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制导设计师学姐张智境:生活不止是既定轨道,还有无边旷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23-11-12 11:26


价值的寻觅和构建,在奋斗、在坚持、在求索、在突破,最重要的是,在路上。

给每一个心怀瑰宝、无畏向前,脚踏实地、执着坚韧的信息科大学子。

你认为自己身上最闪耀的品质是什么?

勇于尝试。这个特点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不断发生量的变化。——张智境

当酒泉发射场坪的烟花为力箭一号的成功发射而点亮夜空的时候,胜利的喜悦也点燃了这支在发射基地连续奋战了90余天的团队,这群用梦想照亮现实的年轻人欢呼雀跃、互相拥抱、互道祝福。而那时,28岁的张智境除了感到发射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之外,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笃定,和这份笃定所带来的从容平静。她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我们的国家很伟大,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很崇高,但我个人其实很普通,我只是做好了一个制导设计师应该做的工作。前路漫漫、未来广阔,要把脚下的路一步一履地走实在。

在“力箭一号”火箭成功发射的背后,一群心怀星辰大海、勇攀科研高峰的年轻人,夜以继日研制、排难、纠偏,保障火箭发射,亲历大国重器制造。我校自动化学院20届校友张智境便是其中的一员,出生于94年的她,是“力箭一号”团队里最年轻的火箭制导设计师。自从我校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张智境已经从事了三年的火箭设计制导工作。

当她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份艰难繁重的工作时,张智境回答:“因为热爱,你有耐心坚持去做。” 只字片语,柔柔地,却充满穿透的力量。

并非“天选”,是长期的努力被选择了

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幸运选择,你都得有所准备。机会可能只有一次,请你务必全力以赴。

2013年9月,经历完高考和志愿填报,自小热衷于理科的张智境如愿来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在这里,本科连着研究生,她一读就是7年。这7年,从学习到科研,从学业表现到竞赛活动,从学生工作到党支部工作,张智境都在悄无声息里锤炼自身,用勤奋努力让事情趋于最佳,从容地交出了一张张充实饱满的答卷。

学好专业课,不是加分项,这是一个重要的基础项。本科阶段,张智境四年如一日地勤勉刻苦,连续三年获得校学习优秀奖学金,还获得了北京市数学竞赛三等奖、计算机C语言二级证书,为研究生阶段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深耕打好了扎实的理论和技能根基。大四的时候,在考研和就业中,张智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攻读本专业研究生,面对外部的嘈杂声音和各种建议,她非常坚定:我不想放弃我的专业,我要在导航制导领域持续深耕。如果说本科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研究生期间,张智境真正走近了科研,在导师范军芳教授的实验室团队里,一个个数据、一次次测算、反复设计、实验、分析、总结,每天都和制导设计实验打交道,使她初步了解到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的方法,也逐渐培养起来工程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范老师的团队里初次接触制导项目,让我感觉到无比庄严崇高的使命感,未来,我要成为一名导航制导设计师。”

研究生三年,她怀抱着要成为制导设计师的梦想,扎根教室和实验室,密切关注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和动态,深入研学并与导师积极沟通,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连年获得了研究生学业优秀奖学金。此外,她还在研一期间担任了自动化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累积审阅思想汇报200余篇,协助发展30多名党员,策划红色“1+1”等支部活动近10次。张智境经常白天学习搞科研,晚上工作,经常牺牲周末时间,只为了多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觉得踏实、充实。在时间平衡和精力分配方面,她谈到:“并不会存在太大冲突也不难平衡,热情之内,都是小事。”她用做到极致的态度,让每一个任务止于完美、臻于至善。

研三上学期,张智境跟着秋招的节奏投出简历,几年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各个单位、企业的offer纷至沓来,面对多样化的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科宇航,她对自己说:如果放弃成为一名导航制导设计师,我一定会后悔。

想要成为火箭制导设计师,是她的坚定选择,而能够成为火箭制导设计师,是长期的努力被选择了。无论是选择还是被选择,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足先手准备,在机会路过时,精准出击,一击即中。

走好这条孤独却通往未来世界的科研之路

科研如苦旅,适应它、战胜它、享受它,在孤独中,人能构筑起强大的精神世界。

走出学校这座知识的象牙塔,张智境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展开制导研究。在“力箭一号”的研制过程中,她主要负责火箭制导方面的仿真、验证及导航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火箭在飞向目标过程中,通过导航获取实时的速度、位置、姿态参数,实时计算控制指令,实现对火箭运动的实时规划。实际工作和科研压力比在学校实验室的难度和强度都更大,这对于张智境来说,除了适应,要学习、钻研的东西太多了。怀着对制导工作的热爱和对科研工作的敬畏,她开启了一场科研苦旅。阶段性地确立目标,自己搭建模型、做试验、反复验证……遇到了难点,张智境会想尽办法解决,一遍遍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学校和公司内的各位专家学者、向团队求助、不断学习研究……在一遍遍枯燥单调的重复中,她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识盲区、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说科研道路就是探索罕为人知的求知苦旅,那么她在这段孤独的旅程中,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调试好了步调,不断构筑着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

“力箭一号”首飞前三个月,张智境随团队便驻扎在了酒泉基地。每天听着号角声起床,伴着星光入眠,从导航制导闭路仿真试验、转台试验、瞄准试验、卫导模拟器试验,到对火箭的模拟飞行数据进行判读和分析,张智境的工作涉及庞大的数据处理,也因此,她在实验室一泡就是一整天。整个研制过程中,她参与和制导相关的试验单项有两百多个工况,每一个试验都有上万条的数据核查工作。而她也凭借着超凡的坚韧,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所有任务。

坚定信念、克服孤独、上下求索,张智境选择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她说:“过程虽难但不必想太多,热爱它、了解它、驾驭它。曲折和汗水,就当作是你为自己攒下的一支支羽箭。同时,这项工作让我觉得使命光荣、责任在肩,希望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国家社会作出一点贡献。”

生活不只是轨道,还有旷野

世界很大,需要带着勇气和热爱,一步一履地丈量。

被问及身上最闪光的品质,张智境回答:“勇于尝试。这个特点随着年龄增长、环境改变,不断发生量的变化。”从求学经历、研究方向的选择到求职择业,她认为自己都是一个勇于尝试的人,因为勇敢尝试、不断突破自我、冲破困囿,才能有机会丰富体验,从而寻找到真正的热爱。张智境说:“面对新的事物,人都会心存胆怯,也可以有理由拒绝,但这个理由一定不要是‘我不敢’,要在最青春洋溢的年华,去闯去试去感受去选择。”

热爱,是采访中张智境提到的另一个高频词。作为一直关注学校发展的她,看了今年新生开学典礼的直播,典礼上郭福校长的一句致辞让她印象深刻:“撬动未来科技发展的杠杆,就攥在青年人的热爱里”。这句话,让她触动深刻。张智境认为,热爱,在高速运转的当下尤为可贵。热爱能够给人带来坚定的信念感和无坚不摧的力量,能够带给年轻人敢闯敢干的动力活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尤其是科技创新,缺乏热爱和情怀就只能按部就班,很难有所突破。而一旦有了热爱,靠着这股信念和力量,才有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和韧劲。

除了认真工作、踏实科研以外,张智境还是一位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的女孩,奔涌在后浪前端,冲浪在5G前沿。社交平台上的她,喜欢汉服、喜欢拍照、喜欢阅读、喜欢影视剧里一些唯美的爱情片段……她会在压力袭来之时从书本中汲取能量,获取镇静平和的力量;会在忙碌褪去之后穿上汉服去古建筑里走一走,通过传统文化之美的感染,缓释情绪、抚平焦虑;亦会为文艺作品中真挚的情感表达而感到触动,让理性感性平衡交汇,让精神世界更智慧丰盈。

追求极致,不仅是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也是应该一以贯之的立身处世的态度。张智境用态度向我们折射出当代青年努力不遗余力、生活鲜明生动的美好图景。她鼓励信息科大的学弟学妹们:前路光明,然时间宝贵,趁现在,打牢学识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怀抱内心热爱,勇敢无畏追梦,生活不是既定轨道,而是无边旷野,带着追求极致的态度,去探索去翱翔!

供图:张智境

首都教育在行动

编辑:高珊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