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贩卖人脉关系?谁在买,又谁在卖
北京晚报 | 实习记者 李霞

2023-11-13 13:03 语音播报

锐评

人脉关系也能售卖,刷新了公众对“商品”的认知。据澎湃新闻报道,在某网络平台上,有账号打着“协助项目,协调关系,办事升职,引荐领导”为名贩售所谓人脉关系,单笔售价少则数百元,多达5000元。

人脉关系买卖,广告十分招摇,交易过程则秘不示人。卖家多数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宣称自己的人脉涉及多个省份,一旦有人询问,立马就要求转移到其他聊天软件进行下一步操作。由于交易隐秘,消费者最终能不能买到真正有用的人脉,不得而知。

交易平台上贩卖人脉关系的帖子。社交媒体截图

到底谁在买人脉?定是想依靠人脉关系达到某种目的的人。一直以来,部分人迷信“走后门、靠关系”的处事方法,盲目认为“有人好办事”,甚至到了遇事先找熟人的地步;“无门可走”,则希望于通过塞钱买关系办事。此前曾有地方公然打出“关系也是生产力”的标语,把畸形的人际关系理论推向极致,也暴露了跑关系惯性的根深蒂固。说到底,买卖人脉关系,无非是人情社会的衍生品,不过是为了精准对接错误的市场需求而已。

更值得深究的,是谁在卖人脉。这些背地里的交易,成功率究竟有多高?假设事没办成,商家岂非忽悠?付钱后,卖家若随便给几个手机号就玩消失,消费者不就只能吃哑巴亏?进一步想,事要是办成了,又是怎么办成的,难道这些卖家的“关系”真有什么神通?卖家和上游的领导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存在勾结,又是否存在权力寻租的情况?买家究竟是想认识“领导”,还是想换个渠道行贿?网友质疑人脉关系买卖会助长贪腐不正之风,不无道理。

无论买卖人脉关系是真是假,领导都需要警惕名头被“借用”。网络上嚣张的卖家,或许只是冒用领导的名字而已。现实生活中,自称领导亲戚的、宣称无所不能的骗子大有人在。所以,领导干部要净化朋友圈,遇到熟人介绍、陌生人造访等异常情况,需在心底鸣响警笛,既要勇于拉下脸来拒绝,也要做到铁面无私。

人脉买卖公然出现,平台自然难辞其咎。网络账号发布的商品信息,应由平台预先查核,如此公然违背道德法律精神的信息,何以能轻易躲过监管?总不能违法行径每每换个新奇说法,平台就监管不到,任由不法商家躲避法律高压线。监管部门也要顺藤摸瓜,核查人脉关系网上的每个人,加大针对性监管与重点查处力度,把人脉生意背后有无贪腐现象查清楚、问明白。

有事先找人,不该成为解决问题的捷径;借无形之物坑人,也为法理不容。网上买卖人脉关系,不论是欺骗还是贪腐,都应该即刻下架。

快评

编辑:李霞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