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已是经典中的经典,为何还要连看三天55折全本《牡丹亭》?
艺绽公众号
2023-11-15 16:25
文娱
进入频道
进入
艺绽微信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名剧《牡丹亭》,是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夺目的明珠,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中最经典作品。
在中国的昆剧舞台上,各个剧院剧团推出的各种版本《牡丹亭》层出不穷,争奇斗艳;也让无数戏迷百看不厌,如痴如醉。
在诸多版本中,近年来最引起轰动的当属上海昆剧团重磅推出的全本《牡丹亭》。
这版全国唯一复原全本55出“牡丹真国色”的连台本昆曲大戏,
堪称《牡丹亭》400年来演出史上的重大新节点
。它使《牡丹亭》在当代舞台上得到完满解读和完整复归,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的传承也具有非凡的实践意义,成为中国戏曲史上值得记录的重要一笔。
11月17日至19日,上海昆剧团受邀参加“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将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唱响全本55出《牡丹亭》
,以连续三天近8小时的演出,呈现汤翁原著精髓,复原昆曲风流雅韵。
这也是该剧继今年3月晋京参演文旅部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后,再度来到首都;同时也是2023年全本《牡丹亭》全国巡演的收官之站。
值得一提的是,
该剧主演罗晨雪和胡维露今年分别因此获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
,此次来京演出可谓载誉而来。
众所周知,汤显祖所著《牡丹亭》属传世经典杰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罕见全本演出。甚至清朝刊行的《牡丹亭》曲谱,都已没有全本。至于江湖各种昆班演出,就更加不完整。
虽然提炼出的《闺塾》《惊梦》《寻梦》《写真》《离魂》《冥判》《魂游》《拾画》《叫画》《幽媾》《回生》等折子戏,锤炼成了昆曲艺术的典范,
但作为“百戏之祖”最经典的作品,多年来无法让人窥得全貌,实乃大憾
。
长久以来,人们因为没有看到《牡丹亭》全貌,往往将其只视为爱情戏。大多数版本剧情结尾也基本终止于《回生》。
但正如《红楼梦》不止有宝黛爱情,
《牡丹亭》又岂止杜柳奇情?
全本中广泛涉及到宋明两朝思想、宗教、文化、历史、民俗和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等广博内容,剧中每一出戏,每一个人物,都蕴含汤显祖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人文追求。
多年来,上海昆剧团对昆剧《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十余次之多,凭借不同演员各具特色的多版本艺术呈现,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享有盛誉。
2022年,上昆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沉心细磨,以忠于原著精神为宗旨,举全团几代艺术家之力,以清醒而自觉的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克服重重困难,迎接种种挑战,终于将这部结构复杂、篇幅宏大的奇幻作品,以亦庄亦谐、有情有趣、雅俗共赏的新时代审美观搬上了舞台。
全本《牡丹亭》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传统经典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打开了一幅“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精美艺术画卷,让人们看到
《牡丹亭》堪比《红楼梦》的真正魅力
,可谓功德无量,被认为是
“年度中国戏曲重大文化事件”
。
作为全国唯一将55出全本《牡丹亭》全部搬上舞台的昆剧团,上海昆剧团此次创作汇聚了业内顶级专家和主创团队,凝聚着上昆几代人的心血,也展示了其40多年的深厚积淀、“五班三代”的传承精神,更为当下一批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了舞台实践机会。
1999年曾为上昆执导过35折《牡丹亭》的名导郭小男受邀担任此次55折全本版的剧本改编和导演,并在已故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剧本缩编的基础上,亲自参与本次全本《牡丹亭》的剧本缩编工作。
郭小男为此做了比当年更巨量的案头工作,不仅将《牡丹亭》剧本原著翻烂,反复阅读并标注密密麻麻的各种贴纸记号,还写下了
5万字的导演阐述
,并且干脆拎着箱子住进了上昆的一间办公室小屋,倾尽全力投入创作工作。
“旧中见新、新中有根。精神上忠于原著,表现上力求创新。”
吸纳当代艺术元素,结合昆曲本体与现代审美,以全新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重新创作,实现对经典的继承与创新,这是郭小男导演对全本《牡丹亭》提出的创作理念,也是该剧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
因此无论是舞台呈现,还是演员表演,上昆全本《牡丹亭》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似大多数昆曲演出的素雅舞台,舞美设计师黄海威结合宋明历史文化和美学特征为这部作品设计的舞美和多媒体视觉,让演出还没开始,就流露出一种饱满浓烈的气质。
传统戏曲的身段程式、夸张表演、科诨武戏等表现手段熔为一炉;虚幻朦胧、诗意唯美的舞台氛围,充分融合诗化境界和场景;典雅端庄、妍丽明亮的演出气质,再现汤翁艺术精神和东方式奇幻“爱情神话”。
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
舞台的转台处理
,如行云流水般展现出闺阁、花园、社会等不同空间,前一场戏还是姹紫嫣红的后花园,后一场戏已经是金戈铁马的战争沙场。全本《牡丹亭》场景宏阔,曲折跌宕,
转台不仅解决了55出全本时空转换的难题,让复杂的换场和迁景用最流畅的方式完成,也有助于控制演出节奏和时长
。
因此演出虽然多达55折,每天都要演将近三个小时而且没有中场休息,但却不让人感觉漫长,也几乎无人中途离席,观众们都沉浸在这虚实结合、唯美诗意的舞台氛围当中。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扮演全部三本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两位青年主演罗晨雪、胡维露不负众望
,台风大气,表演细腻。这也和上昆特别邀请岳美缇、蔡正仁、张静娴、计镇华、刘异龙、张铭荣、李小平等著名昆剧艺术家担任传承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为了艺术的传承,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值得一提的是,
上昆全本《牡丹亭》和大多数版本不同之处还在于“柳梦梅”由女小生担纲
。上昆有着女小生的传承,在全本《牡丹亭》中扮演柳梦梅的胡维露,师承著名昆剧女小生表演艺术家岳美缇,昆剧大师蔡正仁也专门给胡维露说戏抠细节。无论团方还是导演,都希望将昆曲中的“女小生”这一美学传统延续下来,不要断代。
而胡维露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不仅得到了众多戏迷观众和专业人士的认可,并因此荣获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榜首。扮演杜丽娘的罗晨雪也获得了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部好戏,花开两朵,两位主演囊括两项大奖,是为佳话
。
同时,上海昆剧团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优势,“五班三代”的强大阵容也让全本《牡丹亭》中庞大的人物群像得到精彩呈现。
诸如“昆三班”梅花奖得主吴双在剧中分别饰演“完颜亮”和“判官”两个角色,而昆五班的年轻演员扮演春香、陈最良、杜夫人、石道姑等重要角色。上昆所有优秀青年演员全程参与55出“全本”的创演。四梁八柱、配角龙套皆可圈可点,让人看到了当代戏剧的
“一棵菜”精神
。
最重要的是,全本《牡丹亭》让观众们看到的,
不仅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明代社会哲学及艺术美学的鸿篇巨制
,在思想内涵上做出了更多维度的展现。
特别是将历来甚少演出的二十出戏重新纳入,在原本的爱情主线外,铺陈社会背景,包括战争、宗法、礼教、文化、历史、民俗等更为丰富宏大的内容,让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生死爱情呈现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升华了人物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爱情、理想与社会的联系与碰撞,也更加浓墨重彩地展现了《牡丹亭》所蕴含的人文艺术价值和作品的社会意义。
正如郭小男导演所言:“
如果没有这20折戏,就不能把汤显祖的人文思想相对完整地体现,甚至会让人对这样一部名著、对汤显祖这样一位有着显赫历史地位的伟大戏剧思想家产生认知偏颇。所以只有演全55折,才能把汤显祖的精神表达完整。
”
同时,原著每出戏结尾的
集唐诗
,也通过剧中人物首次呈现在舞台上,不仅做到原著精神的完整解读,也体现了新颖别致的舞台样式和艺术表达。
全本《牡丹亭》剧终结束于杜丽娘和柳梦梅对汤显祖的敬拜,也借此传达对经典的致敬,意味深长。
该剧演出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和戏迷观众。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演员濮存昕看完演出后赞叹道:“感谢上昆全本《牡丹亭》,让我们看到这么大体量,接近原作的经典。郭小男导演和黄海威设计的舞台,流动旋转很自然地转换章回,使戏很连贯。
最主要的是词美曲美人更美,呈现出昆曲最美的样子。
为上昆全体演职员喝彩!”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王若皓也给予演出高度评价,认为“大气、干净、现代”,他尤其欣赏每出戏结尾的“集唐”诗句,通过剧中人物首次呈现在舞台之上:“这是特别显露才华的地方,也是特别好的写剧本方法,值得继承。但没有能耐是做不了的!当年汤显祖在没有电脑不刷手机的情况下,能够记住那么多唐诗,而且能每首一句组成一首新诗,还得和剧情结合,这是多大才华啊!
全本《牡丹亭》能把‘集唐’恢复了,让人眼前一亮,为之赞赏!
”
“
演绎全本《牡丹亭》是一次浩大的艺术工程。凝聚着上昆几代人对昆剧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也是我们每一个昆曲人的守望和梦想,其价值意义远超出创排一出戏、一部古典名著的意义本身,是一次超越性的回归与创造。
”
全本《牡丹亭》一年内二度来京演出,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对此表示:“
这对上昆来说既是荣幸,又是鼓舞。
我们期待通过这次机会,回馈首都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与热爱,展示上昆深化中华文明探源的成果,自信展现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华夏最古雅的声音,铸就中国昆曲文化新的辉煌。”
这也让人不禁感叹,全本《牡丹亭》能够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经济水平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正是因为人们有了欣赏高雅艺术的心境和追求,被视为高雅艺术的昆剧才能够在短视频风靡的时代,有勇气越演越长,越演越全。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牡丹若只一种颜色,又怎称得上“花中之王”?如今,
在中国戏曲百花园里,姹紫嫣红开遍,各色“牡丹”花枝招展,百花竞放美不胜收。
这是当代观众的幸运与福气,也是“百戏之祖”终于等来的时代春天。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取消
提交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