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牺牲34年后,她终于等来丈夫的清晰遗照
共青团中央

2023-11-21 08:08 语音播报

热点

“像!很像!就是他!”

看到照片上丈夫清晰的面庞

一瞬间

73岁的邓辉英老人潸然泪下

老人不停地抚摸着照片

“这就是我丈夫年轻时的样子

没想到我还能再一次见到他

谢谢你们!”

民警将修复好的照片送到老人家中

她的丈夫,邓正和烈士

生前在原云南天保边防派出所工作

30多年前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

年仅44岁

后被追认为“公安英烈”

“当年,他说任务结束了就回来

没想到

却等来了他牺牲的消息……”

邓辉英老人回忆说

受当时条件所限

家中只留下一张邓正和烈士的照片

因年代久远早已模糊不清

对丈夫的思念

伴着深深的遗憾

一直埋藏在邓辉英的心底

修复前的邓正和烈士证件照

今年4月

天保边境派出所民警

在走访慰问烈士家属时

了解到了这一情况

邓辉英老人伤感地对民警们说

“老伴去世30多年了

连张清晰的照片都没有……”

民警们便想通过数码修复技术

为老人弥补遗憾

派出所教导员丁昊说

“邓正和烈士是所里的前辈

多年来,他老伴最大的念想

就是想再见到丈夫的样子”

派出所民警定期到老人家中走访慰问

为了尽可能还原照片原貌

民警们先后联系过20多家照相馆

修复效果都不理想

但民警们没有放弃

四处打听多方寻访

历时半年

终于找到了更为专业的技术人员

大家反复就人物的五官

神情、服饰、拍摄角度

与技术人员沟通

技术人员也一遍遍地

对破损照片进行修复调整

最终将照片修复到了理想的状态

近日,民警将修复好的照片

送到了老人手中

34年后

邓辉英终于再次清晰地看到了

丈夫生前的容貌

修复后的邓正和烈士遗照

一张张照片

承载了家人的绵绵思念

也承载了我们的无限敬仰

今日的万家灯火、山河无恙

便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谢谢你们的守护

我们不会忘记!

11月7日

抗美援朝老兵徐正方

在自己的百岁寿辰当天

他收到了一本珍贵的相册

相册里装订着利用AI工具修复后

被徐正方珍藏70余年的老照片

徐正方老人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徐正方转业后进入

供电公司工作

自2019年起

供电公司每年都会组织新进员工

到徐正方老人家上一节“入职第一课”

2023年入职的青年员工张蔚就是其中之一

徐老总摩挲着

当年褪色模糊的照片感慨

这给张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蔚每天下班后

便在网上自学AI照片修复工具

钻研了近一个月

终于成功修复了徐老所有的老照片

“徐老端详往日照片的神情

让我十分动容

如果能够用如今的技术

还原那段峥嵘岁月

留住背后的热血与思念

那这件事就值得我去做”

张蔚说

49具遗骸被发掘出土

背后故事让人心痛!

今年9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通过DNA鉴定、颅面复原等手段

复原了40余名山西吕梁无名烈士的容颜

其中,编号为“M19”的烈士

终于找到了亲人,确认名字为崔海治

崔玉岐的三叔名叫崔海治

1947年在汾孝战役中负重伤

医治无效牺牲

崔玉岐来到山西吕梁方山县峪口镇南村

寻找其三叔崔海治烈士墓

通过查阅历史、走访村民

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断

南村烈士墓地中安葬的应为

第七分院中因抢救无效牺牲的战士

崔玉岐的三叔很有可能埋葬在此

今年1月,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邀请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文少卿课题组

对方山县南村革命烈士

进行系统发掘和分子考古鉴定

历时6个多月

文少卿团队经过DNA对比

确认编号“M19”

为崔玉岐的三叔崔海治烈士

“实在是太像了!”

崔玉岐通过对比父亲的照片

和三叔的容貌复原图

发现兄弟俩不仅五官轮廓相像

就连眉宇间的神情也相似

崔海治烈士容貌复原图(左)与其哥哥照片(右)对比

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大多是90后和00后

大家都是边哭边完成工作

文少卿介绍

这次出土的烈士遗骸

平均寿命仅为20.5岁

最小的不到14岁

他们中很多都还是孩子

他们的遗骸上有大量与战争相关的创伤

此外,很多烈士骸骨上都有弹孔

有些烈士的肋骨里遗留了子弹

子弹基本是从正面射入

相当于烈士们当时迎着敌人而上

如今,这些子弹也变成了遗物的一部分

红圈内为骸骨中遗留的子弹

文少卿表示

“希望他们的亲人可以找到他们

墓碑上能刻上他们的名字和照片

作为科研工作者

通过科技手段帮烈士寻亲

是一件非常值得且有意义的事情”

向英雄致敬

向帮助英雄“回家”的

科研工作者们致敬!

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曾佳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