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威猛小猪,商代仅此一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6 07:06 语音播报

热点

圆头大耳 浑身肥膘

这是不是你对猪的一贯印象?

但这只小猪可与众不同

它威风凛凛 武力值超高!

今天一起来认识

商代猪尊和它的小鸟朋友

霸气侧漏!

发现一只商代野猪(已驯化)

说猪猪 猪猪到

只见它双耳直立招风

颈脊上鬃毛竖起

两眼圆睁 嘴巴又长又翘

四肢刚健有力

显得野性十足

俨然一只膘肥肉壮、孔武有力的“猛猪”

从背部向下看

整个猪肚子都被鳞甲纹覆盖

像是穿了一件坚固的盔甲

看起来就不好惹

此外

它身上还遍布繁缛的花纹

四肢上的精美“纹身”为夔(kuí)龙纹

如此精美细密的纹路

不仅体现了祖先的精妙技艺

也在一只小猪身上看到了

中原文化与湖湘地方文化的融合

“哎,别光顾着介绍它呀,还有我呢!”

原来坚实的猪背上还站着一只凤鸟

器宇轩昂 显得格外神气

凤鸟既是猪尊盖子的把手

也是陪伴了它3000多年的好朋友

让威武的猪猪显得可爱了不少

身披铠甲 孔武有力

怎么看 这只猪都一点也不普通

显然不属于家养猪

仔细看它断了半截的獠牙

明显已经退化

而导致这一结果的

只能是人类在驯化过程中的干预

原来这是一只半驯化的野猪

而鸟站在猪背上

也是当时牲畜野外放养的佐证

猪肚子上为啥要打孔?

竟然和它的体重有关

这只猪尊是非常典型的牺尊

也就是以动物形象制成的盛酒器

它是目前出土的唯一一件

商代野猪造型铜尊

值得注意的是

猪尊的肘部前后各有一个圆形管孔

经过尊腹直通另一肘部

猜猜管孔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和这只小猪的体重有关!)

虽然形象被做成了酒器

它的体重可丝毫没给猪丢脸

这件猪尊有39.5斤重

容积又有13升

当它盛满液体的时候

天蓬元帅来搬恐怕都得费一番力气

所以当时的人们就想到

在猪尊身上留下4个圆孔

每两个孔之间连接一个铜管

利用管孔将绳索穿过再进行搬运

不仅省力也会更加平稳

图腾、财富象征……

人类与猪的渊源长达几千年

古人相亲时可能会问:

你家里有几头猪?

几千年前

猪的地位与现在的房、车相当

拥有的家猪越多

就代表家世越殷厚

豕(shǐ)是猪在古代的别称

其字形正是“家”字去掉宝盖头

因为当时的人相信

只有养了一头猪才能算一个家

我国是最早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国家之一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看

殷商时期的养猪业相当发达

猪是祭祀中的重要祭品

猪的形象在考古学中其实并不少

但商周时期青铜猪的形象却比较罕见

尤其是青铜猪形酒器仅见三件

除了商代猪尊

另外两件分别是

上海博物馆馆藏商代青铜猪卣(yǒu)

△商代猪卣,上海博物馆藏。

山西博物院藏西周时期的晋侯猪尊

△西周晋侯猪尊,山西博物院藏。

以后有机会

别忘了去博物馆里找寻下

这三只小猪的踪迹!

从古至今

无论是祭祀神物、财富符号

还是今天餐桌上的味蕾记忆

都是人类与猪的渊源

猪在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重要?

通过今天的这只小猪

也许你会找到一些答案


编辑:高晨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