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18:29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
对很多中国民众而言,提起美国政治人物,基辛格绝对是一位老朋友。这位外交家和战略政治家,长期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对中美破冰等重大事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与中国打了50多年的交道,一生访华上百次,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着远见卓识。特别是面对近些年中美间的种种摩擦对抗,他几度发声。其中,既有维护两国关系的提醒,呼吁美国不应该一门心思搞打压遏制,必须承认中国也需要维护自身利益,“迫使中国解体不符合我们的利益”;也有关于全球命运的思考,表示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之间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的利益,“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中美是否和睦”。
言辞恳切、理性务实,基辛格不愧为一位政治战略家。如今,斯人已逝,后继有人否?环顾眼下的美国政坛,答案可能比较悲观。
当前美国在对外政策选择上,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短视与偏执。国内矛盾重重,群体撕裂严重,为了在现行选举制度下获得足够优势,争夺进驻白宫的选票,政客们顾不上长远战略,往往是怎么最能甩锅就做什么,怎么最能吸睛就表演什么。无论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成为美国对外政策核心议题之一的北约东扩,还是美国两党在近些年共同呈现出的“比谁更反华”态势,都是这一逻辑的直接体现。
政治战略家的失声,导致的是美国政坛的失序。即便有人具备远见卓识,可以对形势做出精准判断,提出在外交上可行并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建议,也无法有效转化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而当越来越多政策议题被两党用作武器时,以往那种完整而清晰的美国国家利益,就不可避免地被党争所裂解,也势必出现党派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背离。在社会走向分裂、政治走向极化、党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不光国家利益被弃之不顾,极端情况下,就连党派利益也会成为政客抛弃的对象。
这样一种任性与肆意,也对世界局势造成了负面冲击。“新秩序的建立,不是一个国家能够主导和完成的,美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对此,基辛格曾发出犀利见解:这并不意味世界可以杂乱无章任其发展,人类的命运需要人类负责任地进行把控,“当今超级大国领导人”有其职责。能量越大、责任越大,成长为一名政治家而非一个短视政客,需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前,为全球福祉作出贡献,为人类进步展现担当,去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尤其眼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人需要了解美国人在想什么,美国人也需要了解中国人怎么思考,让各自的成功成为彼此的机遇。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最终沉淀下来的总是最有价值的东西。近来有文章怀念基辛格百岁寿辰前接受采访就人类未来命运提出几点建议时,描写道“他招牌式地眨了眨眼,‘无论做不做得到,我都看不到了’。”其实,此刻我们明白,尽管他已看不到,但若要拥抱人类美好未来,他所叮嘱的那些国际责任和大国气度,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