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 12:54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基辛格一生传奇,曾于上世纪70年代担任美国国务卿,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重大,被美国前总统福特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自1971年秘密访华,促成1972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基辛格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五十余年间访问中国100多次,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也为发展中美关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95年时,基辛格博士曾对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袁明教授说:“我以前访问中国,总是见中国领导人。我和几代中国领导人都是好朋友。不过,我也想见见你的学生,我需要认识一批年轻朋友。”
访问中国期间,基辛格曾七次与北大师生座谈,与北京大学建立了深厚感情。2006年10月,基辛格被授予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在北大,基辛格博士有很多朋友,他们有着多年的友谊,共同为着发展中美关系而努力;还有很多北大的师生见过他,听过他的演讲,至少读过他的著作,感受过他的睿智与魅力。谨以此文,向这位世纪老人的离去表达哀悼。
基辛格2018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8年,基辛格博士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中说,自己成为中国的常客,并与中国朋友共事,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1年3月,第一次
2001年3月21日,基辛格博士第一次访问北京大学,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与学生座谈。
当时一位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本科女生将基辛格博士《大外交》中的一段话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基辛格博士发自内心地感慨道:“我希望美国的年轻人也能这样仔细看我的书。”
2005年5月,第二次
2005年5月17日,基辛格博士再访北大。他与北大师生代表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座谈,就中美关系中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在座谈会的开场白中,基辛格博士表示:“我想听听你们所思考的,你们所烦心的,你们所喜欢的,当然我也欢迎你们向我提问。我已经40多次访问中国了。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在座大多数都还没有出生。所以你们很难想象我第一次看到你们国家的时候,它是怎么样的,因此你们也难以想象这个国家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面临着建立一个基于和平和进步基础上的国际体系的机遇。”
2006年10月,第三次
2006年10月10日,基辛格博士第三次来访,鉴于基辛格博士对中美两国关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在国际问题研究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北大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在接受学位授予后,基辛格博士以83岁的高龄坚持站着向北大的青年学子做了近半个小时的演讲。
基辛格强调,“国际政治的重心正在由大西洋转到太平洋,中美关系牵动全局。”当时一位北大模拟联合国协会的女生回应说,我们首先要做好一个中国公民,也要关心全球的问题,两者的结合是对所有从事国际交流的人的挑战。基辛格当场表扬了这位学生,并事后对袁明教授说,“中国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气魄和眼光,我深感鼓舞!”
2008年8月,第四次
2008年8月5日,基辛格博士来北京参加奥运会期间,再次访问北大,出席北京大学举行的奥运会官方文化活动——“2008奥运·冠军论坛”,并发表演讲。
基辛格在演讲中首先惊喜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由于中国人民的信心和信念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同时,他表达了自己对于冠军内涵的理解,“具备冠军潜质的人必须处之泰然,他必须从自身寻找一种过去所未曾发现,或是根本没有机会发现的能量和资源,这是被危机所激发并从中孕育出的一种素质。”
此次来访,基辛格博士还专程将其两个从未到过中国的孙子孙女带到北京共享奥运时刻,让他们和中国的年轻人进行交流。
2012年1月,第五次
2012年1月15日,基辛格博士第五次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他表示,自己一生多次访问中国,中国人民的友好和真诚让他深受感动。他说,自己与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感情,过去几年每次访问中国,他都希望和北大学生见面,每次都能学到很多东西。他祝愿北大在对中国文化和世界的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他将竭尽全力促进北京大学与美国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座谈中,基辛格博士与学生代表就历史、文化、文明、教育、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等广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基辛格博士亲切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并对北大学生站在哲学高度对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大问题进行思考的气魄表示由衷赞赏。
2018年11月,第六次
2018年11月8日,彼时95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访问北京大学,与北大学生座谈。基辛格表示,他非常高兴来到北京大学与学生对话,并回顾了过去十余年来与北大的情谊。基辛格谈道,1971年他首次来到中国,那时对中国知之甚少,而近50年后的今天,自己成为中国的常客,并与中国朋友共事,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座谈会上,北大同学们的提问非常踊跃。在原定问答环节即将结束时,仍然有许多同学希望获得提问机会,95岁高龄的基辛格主动提出再增加两个提问机会。
在基辛格看来,国际政治并非只停留在理论,而更多的是实践,学生在学习时也不应只关注理论。他认为中美应该加强对话,基于共同利益开展合作,外交部门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增进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而北大学生更应担负起这样的国际责任。
2019年11月,第七次
2019年11月23日,基辛格博士再次来到燕园与师生座谈。北京大学时任校长郝平,时任常务副校长、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龚旗煌,副校长王博,时任燕京学堂院长袁明、时任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等会见了基辛格一行。基辛格博士感谢北京大学的热情接待。他表示:“很高兴在去年此时和今年两次见到中国国家领导人,也很荣幸在过去50年里近百次访问中国,亲眼目睹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时代背景已发生了变化,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美中两国应该加强战略沟通,继续开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基辛格还强调,北京大学的诚挚邀请使他相信,每次访问北京,都应来北大访问,因为他不仅为中国的文化和文明所深深吸引,也喜欢与北大学生会面交流。
回顾基辛格的百岁人生,与中国交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辛格曾表示,第一次访问中国后,他已有100多次踏上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过去的20余年间,基辛格博士与北京大学进行了亲密的交往,结下深厚情谊。
正如他最初所希望的那样,在北大,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结交到了一大批年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