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2 10:01
2023年12月4日,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区暨2023“万泉杯”海淀文化创意大赛决赛在海淀区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馆隆重举行。
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以“奋进新时代 创意赢未来”为主题,大赛立足北京、服务津冀、面向全国,正建设成为挖掘文化创意领域优秀项目人才、推动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全国性、品牌性赛事和服务平台,助推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区暨2023“万泉杯”海淀文化创意大赛是在北京市文化产业促进中心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办。大赛前期分四个赛道进行,分别是文化科技与创新创业赛道、创意设计与文旅融合赛道、数字内容与新媒体传播赛道、原创剧本与舞台创作赛道,四大赛道共征集到696份报名材料。
参赛项目中,既有大中型企业,也有小微初创企业和学生团队。根据参赛主体的不同,决赛分“海招牌”组和“海雏燕”组进行路演PK。其中,“海招牌”组由一众优秀企业组成,各参赛企业通过创意产品和创新设计,展现出较高的创新创意水准,展示了其独特的品牌和文化魅力。与此同时,由个人和学生团队组成的“海雏燕”组的项目也创意十足,让人耳目一新。
专家组合影
群英荟萃,万川奔流而归海
通过层层选拔,共有44个项目入围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区决赛,其中“海招牌组”项目20个,“海雏燕”组项目24个。大赛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化数字资产研究室主任邓丽丽分别担任海招牌组、海雏燕组专家组长。
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学院史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吴晓敏,文艺评论家、中科院自动化所元宇宙文明创新应用中心首席元宇宙架构师、中国文化报周刊部前主任杨晓华,北京设计学会副秘书长邱冀重,腾讯社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张玉玲,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执行副总经理乔丹,北京银行前门文创支行行长孙淑霞,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第9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编剧奖获奖编剧游晓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主任陈娴颖,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唐璐璐作为决赛的评审专家出席。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作为专家组组长,对本次比赛做出高度评价,他提到,本届海淀区文创大赛的绝大部分参赛作品,体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强烈的时代特色,尤其是人工智能助力文字、图像、视听等数字文化创意的新兴领域,涌现出不少产品型和平台型的创新项目。另外,向勇教授还特意提到,本届海淀文创大赛特别符合“海淀气质”,而这“海淀气质”又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阐释,即人文的深度、科技的力度、商业的热度。以人文的深度来展现历史的风韵;以科技的力度来彰显时代的风范;以商业的热度引领市场风采。
评委专家邓丽丽提问
评委专家乔丹提问
同时,为了营造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比赛氛围,决赛还邀请了北京市文化创意大赛赛事督导员,对比赛过程进行全程监督。
决赛现场精彩纷呈,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出38个奖项。(获奖名单附后)
曹劲松主任代表主办方致辞
在颁奖典礼上,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曹劲松代表主办方致辞,曹劲松主任总结了本次大赛呈现出的三个特点,第一,参赛企业项目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第二,参赛企业项目紧扣海淀文化产业的发展潮流; 第三,参赛项目充分体现文化产业中文化是产业的灵魂。
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区暨2023“万泉杯”海淀文化创意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海招牌组 一等奖
◆ 创造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 AI Being(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
海招牌组 二等奖
◆ 口袋方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北京展心展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AIGC 3D引擎LayaAir3.0(北京蓝亚盒子科技有限公司)
海招牌组 三等奖
◆ 空中成像-让科幻变成现实(东超全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三体沉浸式艺术展(北京花小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爻图ARTO3.0 AR世界编辑器(北京悉见科技有限公司)
海雏燕组 一等奖
◆ 原创剧本《中国李庄》(杨梦媛)
海雏燕组 二等奖
◆ 《三山五园传统体育文化创意发展新链条——颐木体育》(常璐佳颐木社团队)
◆ 恒弈智盾模块化智能极限运动护具(刘英健/恒弈智盾团队)
海雏燕组 三等奖
◆ 圆明园与香山公园文创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师歌学生团队)
◆ 原创剧本《伯鸿先生》(刘晗)
◆ 青出圜祈 · 茶具套装(陈朋)
“设计海淀”一等奖
◆ 山与鸟——凤凰岭游客中心(丁丝雨)
“设计海淀”二等奖
◆ 凤凰岭游客中心空间布局(韩子瑶)
◆ 贝家花园阅读空间(赵明卓/李鹏飞)
“设计海淀”三等奖
◆ 凤凰岭.司木集(西安司木文旅有限公司)
◆ 贝家花园酒窖设计(意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贝家花园导览系统(胡振华)
最具投资价值奖
◆ 蔚领实时云渲染一站式协同解决方案(北京蔚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最具发展潜力奖
◆ 数字人直播系统:赛博演猿Cybactor(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下一代虚拟制作)
最佳传播价值奖
◆ 原创剧本《小狗帅帅》(冯海涛)
最具概念创意奖
◆ 原创剧本《粉色烟火》(李忠钦)
优秀组织奖
◆ 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西山创新设计联合会
◆ 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
◆ 华灿工场(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最佳支持单位奖
◆ 中关村软件园
◆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
◆ 中印科院科技文化园
◆ 768创意产业园
◆ 海淀文教产业园
◆ 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
◆ 北京创客小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中关村新阶层人才创新中心
◆ Inno. EcoS Lab 泰利驿站
◆ 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
◆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
优秀奖
◆ 基于文化大数据建设的智能视觉设计平台(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笺谱雅集——笺谱主题系列文创开发(北京粲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Filmaction(北京瀚皓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 小哆智能Smart human AIGC 数字人创作平台(小哆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AI虚拟人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北京元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星原传奇创意设计与文旅融合(北京星原传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文可AI编创平台(北京数字跃动科技有限公司)
◆ 天安门文创平台孵化项目(北京安德文化发展公司)
◆ 灵境智元SCRIPT视觉工业化解决方案(北京灵境智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AIAR智慧研学平台-光团儿游伴(北京中科视维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如此奇幻夜-龙徽1910光影科技艺术节(纳维光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 KOOK游戏语音沟通工具(北京逍遥一下技术有限公司)
◆ 原创剧本《金刚不坏》(杨森)
◆ 原创剧本《百里奚》(申寅葵)
◆ 《圆迹》(刘姝璘团队)
◆ 《星未灭,火未歇》(张馨予)
◆ 大展宏兔文创设计(吕粲粲、徐可)
◆ 《画中游》(徐冉团队)
◆ 原创剧本《玩具店之夜》(常艳玲)
◆ 《静谧与喧嚣》(孙雅丹团队)
◆ 原创剧本《在河之洲》(田欣)
◆ 《颐韵》(曹振晖团队)
◆ 《终唯余叹息-圆明园》(李子馨、应盛赫团队)
◆ 《山记》(毕婧婧)
◆ 《焚》(黄继萱团队)
◆ 原创剧本《内联升传奇》(姜铁军)
◆ 《谁非过客·花是主人·游圆明园》(贺誉辉)
◆ 原创剧本《尘世红云》(徐慧颖)
◆ 贝家花园咖啡厅风格方案(蓝调良造(北京)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 设计海淀:贝家花园品牌设计(浮图视觉刘汉卿)
◆ 贝家花园导视系统设计(靳黎莹)
◆ 凤凰岭游客中心结构(韩霄鹏)
◆ 阳台山景区咖啡厅(李恩艳)
◆ 贝家花园系列定制产品(吕一凡)
◆ 贝家花园文旅项目宣推策划(培黎艺传融媒体实训室)
创如泉涌,文化科技双驱动
本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区的参赛项目,展现出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进一步融合发展,大赛中AIGC、人工智能、元宇宙、增强现实(AR)等文化科技项目创新突破,激活产业创新动能,文化科技“双轮驱动”能够为促进文化消费、带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创新起到积极作用。此外,非遗项目和文旅项目也为大赛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在深度挖掘中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升级、数字化转化、结合现代设计理念等方式,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升级,结合教育研学、旅游体验等,走出了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创新之路。
在决赛现场成果展上,科技展品琳琅满目,数字内容丰富多彩,还有专为海淀文旅景区创作的“设计海淀”主题专区更是吸引了众人目光。原创剧本赛道更是将舞台搬进路演大厅,由北大剧社的同学为来宾现场表演了原创剧本节选《月亮田后有片林》,给观众呈上一顿“有声有色”的文学艺术大餐。
现场专家、观众参观大赛成果展之“设计海淀”专题展
现场专家、观众参观大赛成果展之科技展区
学生演员现场朗读原创剧本《中国李庄》片段《月亮田后有片林》
众所瞩目,海淀文化发新芽
本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区从启动以来,得到了各文创园区、高校、孵化器和媒体方面的大力支持。
中关村软件园、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中印科院科技文化园、768创意产业园、海淀文教产业园、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北京创客小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新阶层人才创新中心、Inno. EcoS Lab 泰利驿站都给予大赛深度的关注,并帮助大赛进行了深度的推广,大赛同时也得到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等高校的支持,并有大量学生团队报名。未来海淀文创将持续关注各参赛团队,为其发展给予更多机遇。
瞩目之处必有新生,海淀文创正是春时,第七届北京文化创意大赛海淀分赛区为隆冬时节带来融融暖意,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本次大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碰撞,希望能进一步激发了海淀青年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趣与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