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家公祭日,请告诉孩子这些事不能忘!
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3-12-13 08:27 语音播报

热点

今天是12月13日,

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6年前的今天,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南京城

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0万同胞惨遭杀戮。

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

祭奠30万死难同胞。

老师、家长们,

请给孩子讲述这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公祭日的由来,不能忘!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

在这样特别的一天,请你告诉孩子,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40余日,这些恶行当被铭记

轰炸

日军早在攻入南京之前就开始对南京周边地区狂轰滥炸。

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战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

屠杀

南京城30多万无辜生命惨遭杀戮。

30万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那场持续6周的人间浩劫里,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名同胞殒命,意味着无数家庭的破裂,被残害的可能是父亲、是母亲是丈夫、是妻子、是孩子、亦可能是全家,意味着若30万人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至杭州。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万人坑”“杀人比赛”等惨无人道的罪行都在期间犯下。

奸淫女同胞

曾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部野战救护处科长的军医蒋公榖在《陷京三月记》中写道:日军的强奸“不问老幼,只要是妇女,就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婆与八九岁的幼女,被他们撞着,亦决不会幸免。”

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认定,在南京“被占领后的第一个月中,南京城里发生了将近2万起强奸案。”

抢劫纵火

抢劫和纵火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在1938年4月30日的报告中,指出南京大屠杀期间南京的直接经济损失:“南京31%的建筑被烧毁;店铺被烧毁的百分比更高;因军队在南京毁坏及抢劫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达到了1亿元;靠近南京的主要公路沿线的农村地区几乎被洗劫一空,并陷入缺少种子、牲畜、劳力和工具的困境中,他们播种的粮食作物仅为平常年份的10%。”

《最后一滴奶》雕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有这样一组雕塑:

母亲丧生在日军的屠刀下

不懂事的孩子还在母亲身上吃奶

大一点的孩子坐在一旁哇哇大哭

这组雕塑源于真实的故事

当年那个坐在一旁哇哇大哭的孩子

就是当时9岁的常志强

《最后一滴奶》雕塑

1937年12月13日

是常志强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9岁的他目睹了

父亲、母亲、4个弟弟被杀害

姐姐被刺5刀后被强奸

他回忆

日本兵用刺刀戳向母亲胸口

最小的弟弟被摔到了地上,哇哇大哭

日本兵拿起刺刀

对着小弟弟的屁股就是一刺刀

挑起后抛了出去

三个大一点的弟弟扑上去

拽、咬日本兵

均被残忍杀害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在王府园指认当年亲人遇害现场

日本兵走后

母亲靠坐着看着常志强流泪

常志强立刻去找最小的弟弟小发发

“地下全是死人、全是血

踩得脚底下都发黏了”

“小弟弟趴在那边想朝上爬

我就喊小发发

他听见我的声音

拼命地朝我跟前蹿

他的小鞋子也跑掉了

袜子也没有了

小脚冻得通红,全是血”

“我妈妈看到小弟弟后

拼命地挣扎

把手撑起来,把衣服拽开

把纽子解下来,给我弟弟吃奶”

回忆到这里

常志强流下了眼泪:

“我妈妈把衣服拽开来以后

我看到几个刀伤都在流血

有个刀伤里头还冒血泡泡

我弟弟不懂事拼命地在吃奶

血泡泡多,我就赶快上去

我说妈妈我给你捂着

你坚持一会儿会好的

可是我妈妈不能讲话,眼泪直掉

掉着掉着头一倒,倒过去了

我晓得我妈妈死了”

后来,常志强听到“红十字会”的人说:

“当时有一对母子的尸体

小孩子还趴在母亲身上吃奶

两人冻在了一起,分都分不开”

他哭着说,那是我的母亲和小弟弟!

血泪控诉

倪翠萍:指着伤疤在控诉

1937年底,11岁的倪翠萍跟随家人搬到南京城西郊江东门与上新河之间的积余村避难。12月13日上午11时左右,3个日本兵开枪将她父亲和母亲打死。倪翠萍的左肩也中了一枪,骨头被打断,留下终身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左手上举不能超过头部。

作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之一,倪翠萍经常在国内为青年人和来访的国外友人讲述当年受害的历史,还先后2次赴日本、1次赴美国参加证言集会,以亲身的经历,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呼吁珍视世界和平。她生前曾经说过:“这段历史在我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会让下一代的人知道。”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2002年12月12日落成的“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上,矗立着两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铜像雕塑,倪翠萍是其中之一。塑像中的倪翠萍指着左肩的伤疤控诉侵华日军的暴行。

夏淑琴:首个赴日控诉屠杀暴行的幸存者

65岁以后,夏淑琴找到了捍卫记忆、自我救赎的途径——1994年,她成为战后第一个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以现身说法,向普通日本民众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1998年,因日本右翼作家污蔑她是“假人证”,夏淑琴六赴日本,这场“诉战”持续八年半,最终画上圆满句号。

她把刊登着胜诉消息的报纸小心裁剪下来,夹入相册。这是她最宝贝和珍视的东西。

夏淑琴知道,作为南京大屠杀的“活证据”,她必须活下去,还必须活得争气。

请务必告诉孩子——

今日之铭记,不为宣扬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我们忘不了1937年的南京,是为了更好地守护现在的中国。无论如何,请告诉孩子,

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编辑:高晨晨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