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11:04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芒和时代光彩。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既要“下得去”,在“下”中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还要“上得来”,在“上”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四下基层”真正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政策方针要“重心向下移”,一线传播党的声音让民心民力“上得来”。“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好的政策方针是应民所需、为民所定,只有直达基层、直达群众,才能发挥作用。要主动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认真思考“讲什么、对谁讲、怎么讲”,深入浅出讲述基层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要注重把政策通俗化、简单化、口语化,将“高大上”的思想理论用“方言”“土话”深入浅出地讲述,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要围绕群众需求,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既聚焦“接地气”,也考虑“有灵气”,切实把党的为民宗旨、惠民利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要充分用好面对面宣传、问答式交流等方式,把深邃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理论趣味化,使群众在政策理解上更深一层,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行动自觉。
调查研究要“眼睛向下看”,一线掌握民情民意让真实情况“上得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同基层的距离远近决定着所获情况的真实度高低,做实做深调查研究,才能从最有烟火气的群众中掌握真实情况。要以躬身入局、脚踏实地的作风深入基层,探情况、摸底子、找问题,充分掌握第一手素材资料。要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体察实情、解剖麻雀、研究问题。要学会“察言观色”,善于从群众的欲言又止中找到问题,在弦外之音里理解深层含义,从“牢骚话”里思不足,在“刺耳话”中找到改进方向,在敏而好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把准需求,把问题的解决作为目标,“小切口”询问想法、“高频次”倾听诉求,让先调研后决策成为常态,形成调查研究的完整“闭环”,确保调查见真章、研究得实效。
信访接待要“脚步向下走”,一线化解矛盾纠纷让幸福指数“上得来”。“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只有把话筒递给群众,把难题摆在桌面,才能把握为民服务的主动权。要主动“下沉”,变“群众上门”为“干部敲门”,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将信访工作的落脚点归结到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上来。要带着感情,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到矛盾相对集中、问题相对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方去,点对点分析群众反映问题的症结。要把群众“小事”当“大事”,对于群众诉求,一件接着一件干,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切实把矛盾化解在源头和萌芽状态。要主动寻找差距和不足,掌握好信访工作的方式方法,让信访问题解决有进展、有结果,在解决一个问题中找到类似问题的“最优解”,实现治理增效与群众满意的“双向奔赴”。
现场办公要“身子向下沉”,一线打通堵点难点让办事效率“上得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要坚持“一线工作法”,走进群众“家门口”,“身入”一线摸准情况,在一线找问题、在一线破难题、在一线抓落实,破解工作面临的堵点、难点。要把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作为现场办公的重要内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下大力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急难愁盼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到温暖、得到实惠。要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直奔基层、直击矛盾,现场协调、现场解决,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牢固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要善于在现场办公时下实功,汇集民情、民意、民智剖析问题、寻找良策,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拿出马上就办、办就要办好的态度,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持续跟踪,限时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