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18:38
近日,某车企员工爆料,80%的员工都曾被明示暗示,要想保住工作和升职,必须购买自己企业生产的汽车。据报道,福利、员工价、摊派业绩、明令购买……企业各种内购手段五花八门,员工倘若完不成指标,动辄受罚甚至被离职。
企业内购如今“见惯不怪”,在诸多行业甚至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对企业而言,无论是为了清库存去杠杆,还是给予员工福利、激发员工营销潜力,内购在短时间内带来的“真金白银”,确实最能直接刺激消费。尤其赶上业绩不好时,“全员营销”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的保险公司将内勤人员派上销售一线,变成了保险业务员;有的银行专门设置考核指标,摊派给员工信用卡、养老金开户等任务;有的酒店每逢中秋节,就明令员工购买内部月饼,并摊派给员工推销……
无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很多企业内购的福利感都不那么真实。一方面,员工被迫购买公司产品,自由选择权受限,即使买到也未必是所需。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强行摊派,变相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员工。为避免被罚,有些员工无奈剑走偏锋,自掏腰包、网购业绩,愈发让这一行为变了味。如此这般,员工不堪重负,也不利于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企业逐利无可厚非,但不能专捡软柿子捏。要想使内购合法合规,关键不能强买强卖,更不能与惩罚挂钩。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放下傲慢、尊重员工。对于员工来说,恪尽职守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留存相应维权证据。与企业相比,员工个体终究相对弱势。这意味着,纠治上述乱象不能仅靠个人力量,监管部门也应积极介入,增设举报通道,不定期抽查检查,强化劳动监察作用。
你情我愿,才能锦上添花。走正途、守初心,提高效率、改善品质,才是企业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