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保目录公布,非小细胞肺癌药物适应症更新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汪丹 通讯员 李广川

2023-12-15 11:34 语音播报

时事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肺癌已是中国发病率与致死率“双首位”的恶性肿瘤,而我国约有45.9%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伴有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国家医保局13日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其中首次纳入阿斯利康肺癌三代EGFR-TKI靶向药甲磺酸奥希替尼片,适用于IB-IIIA期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置换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以及肿瘤细胞是否发生浸润、侵袭、转移等,可将肺癌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处于不同分期的患者,其生存率也大不相同,例如,即便早期肺癌患者接受了完全性切除手术,但仍有复发转移的风险,且危险度随分期的增加而增加。数据显示:ⅠB期肺癌患者5年复发率为45%,Ⅱ期为62%,ⅢA期高达76%,如果不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超过50%的肺癌患者会在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约74%的患者术后发生远处转移。一旦术后发生远处转移,将对患者预后和5年生存率影响更为恶劣,后续治疗也更为棘手。因此,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非常关键。

目前,肺癌术后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术后辅助化、放疗,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术后辅助化疗虽可以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但对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获益有限。相比而言,靶向辅助治疗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这也是国内外权威指南优先推荐的治疗方式。

此次,新版医保目录中纳入甲磺酸奥希替尼片,为早中期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从2017年至今,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已先后获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二线治疗及一线治疗适应症,以及早期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持续降低了我国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用药经济负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能获益于术后靶向辅助治疗,精准诊疗的前提是精准检测。目前只有对于EGFR突变的阳性患者,术后方可尽早开始辅助靶向治疗。


编辑:王雯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