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便衣警察:他们把警服穿在心中
法治日报 | 作者 石飞 陆敏

2023-12-18 14:14 语音播报

时事

知道吗?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得来并非易事。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挤进拥挤的公交车、地铁,年轻人涌入人山人海的音乐节现场,老年人频顾车水马龙的集贸市场……所有稀松平常的瞬间,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暗沉于喧闹的市井中,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钱袋子”。

他们是警察,他们终日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繁华角落,但我们见到他们时,看到的却是“环卫工”“流动商贩”“路人甲”…….他们的警服深藏于衣柜中,警徽却始终闪耀在心间,他们是“便衣警察”,因为有他们的守护,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一带一路”建设前沿枢纽的云南省昆明市,扒窃警情连年下降,在细节中尽显安宁祥和。

“你出手,我就直接带走!”

“东边日出西边雨”是市民对素有“春城”之称的昆明,同时段不同地段间天气差异的贴切描绘。刚搭乘扶梯出地面的李女士望着地铁站外哗哗的大雨愣神之际,身旁一男子已撑起了伞,大步流星地欲往外走。突然,一声喝令在李女士身后响起:“你走不了了,把东西还给她!”李女士定睛一看,只见一大哥已经将这位撑伞男子擒住,而自己原本揣在外套口袋里的手机却出现在该男子手中。

事后,缓过神的李女士方才得知和自己擦身而过的乘客是一名伺机而动的扒手,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热心大哥其实是昆明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以下简称轨道分局)刑侦大队的便衣民警。而民警秒抓扒手的一幕并非偶然,当扒手游荡于地铁站内寻找“猎物”时,他的不法行径早已被轨道分局的便衣民警按照日常工作惯例“巡车、巡站、巡车辆段”的“三巡”巡逻防控模式所发现并掌握,便衣民警一路尾随只为在扒手出手的瞬间立即逮到现形。

“轨道公安作为一支伴随昆明轨道交通发展孕育而生的全新警种,是云南全省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专司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专业队伍。虽然工作阵地是地下,但肩负的职责和其他警种一样,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昆明市公安局轨道分局政治处副主任蒋云昆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四通八达的地下铁路,就像城市中流淌着的血液,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对便捷快速的重新定义。这对轨道公安打击犯罪、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轨道公安遵循高效完善的联勤联动机制,借助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等铲除隐患,但便衣民警们更是用日复一日的“隐秘”奉献守护着群众安全。

“便衣民警一趟接一趟地循环乘坐地铁,开展的工作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却要让每一名乘客都真切感受到这是一支日夜守护在身边的‘地下尖兵’。”昆明市公安局轨道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胡睿介绍,在轨道分局各方合力的共同努力下,昆明轨道交通区域内治安秩序平稳可控,今年以来,管辖区域内扒窃警情截至目前仅此一例。

“你不收手,我不退休!”

早晚高峰挤上一趟又一趟公交车辗转于市区几个人流涌动的公交车站台间,或是在摇晃公交车上,或是乘客下上车的瞬间故意制造拥挤感趁机偷盗;算着日子赶赴城郊几个著名的“乡街子”(云南特色赶集日),佯装爱看热闹的闲散人员伺机顺走赶集人的钱财……今年57岁的田某持续几十年都活跃在反扒民警列出的“惯偷”名单上,仿佛已经将偷盗当作“职业”。今年7月26日是田某因犯偷盗罪服刑期满刚出狱的第5天,这天中午他趁着公交车上乘客昏昏欲睡的瞬间,他又将手伸向了一名82岁老者的裤兜。从老人身上偷到了用手帕里外包了三层的30元现金后,田某还没来得及感慨就不出意外地被便衣民警老徐抓了正着,巧的是上一次将他绳之以法的也正是老徐,而田某已经也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被老徐抓到现形了。

面对熟悉的面孔,田某不禁调侃到:“老徐,怎么又是你?你看你,都这大把岁数了还在一线抓小偷,早该退休了!”而老徐也恨铁不成钢道:“你说你怎么就屡教不改?你一天不收手,我一天不退休!”

提起“惯偷”田某,民警老徐像聊起了一个知根知底的熟人:“他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成长于一个富足的家庭,却偏偏误入歧途。我抓捕到他盗窃现形的次数已经细数不过来了,为他惋惜,也怒其不争,唯有反反复复地劝诫教育他改过自新,鼓励他早日迷途知返。”

自1997年走上反扒战线的老徐,是队里人人尊敬的老前辈,近30年的反扒工作中,他抓捕过的扒手仅受到刑事处罚的就超百人。在老徐看来,扒手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见财起意”的,抓捕到后能明显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因一时贪念犯下错误后的万分悔恨,经过法律教育后,他们大多都会引以为戒、痛改前非;另一类则是像田某这般令老徐和队友们提起来就怒其不争至咬牙切齿的“惯偷”。

“有一个‘惯偷’是我成为反扒民警以来抓到的第一个贼,这么多年来,我抓到他700多次,其中当场抓到他实施盗窃现形的就有100多次。因为被我抓到的次数多了,他投诉称:为什么王警官就盯着我不放?”说起自己从警以来唯一一次被投诉的经历,民警“大王”有些哭笑不得。相比世人对“偷”的界定五花八门,在反扒民警的认知中就明确清晰得多了:一根发圈、五根没有过滤嘴的“春城”牌香烟……这些听上去让人啼笑皆非的物件都曾是反扒民警们抓捕到的“赃物”,只要盗贼们敢动手,反扒民警绝不姑息。

老徐、“大王”所属的昆明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以下简称公交分局)负责全市反扒工作,这个成立于1987年的公安分局也是全国第二家组建的反扒专业队伍。36年来,一代代反扒民警们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变迁的点点滴滴,“城市越长越大,涌入这座城生活谋发展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反扒战场随着公交线路的增多不断扩张,也随着人民出行方式的转变从公交车上扩张到了地面。贼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昆明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刑侦大队队长冯玄宗介绍,针对人们出行、消费方式的变化,反扒民警打击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有的盗贼走下公交车,将作案范围扩大到赶集市场、音乐节,甚至结合云南各地传统民俗节日编制作案地图,通过搭乘高铁、飞机跨地域行窃,公交分局就联合机场、铁路公安等协同作战;有的“毛贼”善于利用吞食异物或因各类疾病来逃避打击,昆明警方就联合民政、医疗、教育等各方力量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专门成立“自伤自残人员收治工作组”,处置此类人员;当下,手机成为盗贼行窃的主要目标,为了消除证据、逃避打击,“毛贼”们往往选择迅速销赃。针对此类案件,公交分局联合其他警力采取对收销赃环节进行打击的方式,将扒窃和末端收销赃者一网打尽……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的目标就是‘天下无贼’!”昆明市公安局公共交通治安分局政治处主任樊济东介绍,在反扒民警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今年以来,全市扒窃警情同比下降44.38%,社会治安环境得到不断净化,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警服是穿在心中的荣耀!”

“因为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抓捕过程中,盗贼高某快速将盗得的手机扔进了一旁的水沟中,并用拳打脚踢的方式拒捕,为了不让他逃脱,我只能用尽全力将他压在身下直至赶来的队友一同将他制服,等队友把我扶起来时才发现衣服早被抓烂了,身上全是伤,但这也没什么,我们队里有谁没挂过彩?”提起抓捕过程中和盗贼搏命的经历,反扒民警老盛哈哈一笑了之,在他和队友“大汪”看来,直面抓捕的那一瞬间,犹豫半秒都对不起警察这个称号。只是令他们尴尬与无奈的是,常年以便衣示人的他们难免被市民误解。

民警“大王”就曾在抓捕过程中被热心市民当作了歹徒:“当时我正在抓捕一名实施偷盗的六旬老太太,见自己犯罪行径暴露,她就呼救说我要抢劫她,两名过路的热心青年瞬间扑过来把我暴打一顿,直到有民警闻声赶来他们才停住了手。”反扒民警们更多把这些经历当作工作中的笑话来分享,把警服穿在心中的他们觉得这些委屈和危险都不值得放在心上,但“大王”坦言他也有过“犹豫三秒”的经历:“那天难得休假的我带孩子去踢球,结果在公交车上就遇上了实施盗窃的‘毛贼’。唯有那次我犹豫了,没有直接上手抓捕,而是小声叮嘱孩子退到安全地方悄悄等待后,才冲上了前……”

“大王”说,那天把盗贼移交给赶来的队友时,盗贼告诉他看到那个小孩是“大王”的孩子了,但自己并不后悔:“我们队里不知有多少人被盗贼以各种形式威胁过了,可谁都没有因为惧怕而放弃过。”

今年28岁的辅警小万就是一名警二代,回忆起童年,她说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被身为“便衣警察”的爸爸扔在路边了。“那一次好不容易休假的他终于肯带我去动物园玩了,结果刚到公交车站台,他就发现了小偷,担心小小的我走丢,情急之下,他用手铐把我铐在了站台上,直到其它叔叔赶到才把我送回了队里。”小万说还没来得及生气,就听到站台上的爷爷奶奶不停地夸赞她的警察爸爸:“那一刻,我觉得从来不穿警服的爸爸帅极了,作为他的孩子,我光荣极了。后来我也参与到了公交分局的警务工作中,和这群把警服穿在心中的帅叔叔们共同奋斗!”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