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供给 以进促稳 增强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李悦

2023-12-20 17:57 语音播报

进入
金融
看更多
+ 订阅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3年,“强信心”成为主旋律,“乘风破浪向前”成为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让中国经济实现全年目标有了坚实基础。

统筹质与量,是发展的必答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攻坚题。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金融承担着发展重任。2023年,在强信心、助发展、促转型的道路上,首都金融业以进促稳、砥砺前行。

推动产业转型

为“专精特新”生长蓄力

“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是党中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中的重点。在本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再次被重点提出。要锻造新产业竞争优势,需要金融发挥关键作用。盘点2023年首都地区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方向,我们会发现“支持专精特新发展”已成为各机构全力推动的重点工作。

产业升级变“废”为“宝”。新华社图片 金良快摄

北京市目前有近7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正在成为经济韧性的重要力量。作为“北京的银行”,今年3月,北京银行正式启动“专精特新·千亿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专精特新”贷款规模突破1000亿元、授信户数突破1万户的目标。今年以来,该行推出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线上信用类贷款产品“领航e贷”,全线上操作、无需抵押担保、资金随借随还,额度最高可达20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产品规模突破240亿元,支持企业超3200家。据悉,目前北京银行已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1万户,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600亿元。

在产品上,中行北京分行提供“惠如愿·专精特新贷”“惠如愿·知惠贷”、科创贷等专属特色金融产品,致力于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对于中大型科技企业,通过创新产品“科技金融试点授信业务”,为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审批策略,顺畅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信贷审批的质效。投行方面,以选择权贷款业务为抓手,大力发展投贷联动业务,为科技企业提供从债务融资到股权融资的全流程金融服务。

今年年初,邮储银行北京分行联手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联盟开始筹建“邮储-中孵科创金融服务中心”。为了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畅通融资渠道,共同探索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发展新模式新机制,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与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孵化联盟用半年时间走访了海淀、丰台、朝阳、大兴、昌平、延庆等19个园区,对接了60多家企业,调查研究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寻求协同突破,以提升产业链韧性与竞争力。

支持市场主体

注入实体经济发展动能

今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今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统筹运用好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工具,更有力度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在北京,各金融机构延续之前对市场主体的支持,无论是在年初、年末或是年中受极端天气影响后的灾后重建中,承担起推动实体发展、支持市场主体的责任。

2023年,中国银行推出“惠如愿·千岗万家”稳岗扩岗专题活动,重点面向实体经济和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支持其稳定岗位扩大就业,北京分行第一时间对接有需求的企业,以专属服务缓解小微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中行北京分行聚焦北京新发地市场推出“惠如愿·市场贷(新发地)专属服务方案”,提供纯信用、低利率、审批快、期限灵活、流程简便的专属信用贷款产品。同时,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特色场景建设,共建设普惠特色专业化小组6家,截至10月末,普惠特色专业化小组及各支行场景普惠贷款余额37.17亿元。

面对7月末京津冀地区极端降雨过程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农行北京分行及时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活动,实地了解企业的突发资金需求,为重建开辟快捷通道,迅速发放贷款解燃眉之急,前后台联动建立绿色通道,加快普惠贷款的审批、投放,优先保障重建的资金需求。农行北京分行对普惠小微企业及农户个人信贷规模实施全额保障,针对受影响严重的小微企业及农户在生产经营、房屋重建等方面需求,加大普惠金融线上产品供给,推出“抵押e贷”“微捷贷”“惠农e贷”等线上融资产品,引导客户通过线上进行申贷、用款、还款,为小微企业及农户提供“无接触”便捷融资服务。7月31日至8月31日期间投放普惠贷款1781.45万元,以优惠利率助力恢复区域经济活力。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做好金融工作的关键所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我国加大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风险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1.9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1%,拨备覆盖率207.89%,资本充足率14.77%,保险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4%。

发力养老金融

建设第三支柱养老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伴随老龄化快速发展、老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开局之年,各金融机构持续发力适老化服务、养老金融,积极打造适合现实需求的养老金融发展模式。

工行北京分行着力打造老年客群金融服务标杆。在各级人社部门指导下,积极开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和“工银爱相伴”服务宣讲推介“进社区、进单位、进企业”活动。在北京地区近500家网点设置社保民生服务“宣传专区、办理专柜、服务专人”,为客户提供安心、舒心、专业服务。积极开展银发客群专属沙龙,围绕健康、养生等主题推出线上敬长大讲堂。通过上述金融、非金融服务,持续打造全周期养老金融服务生态,将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落实到工作中。

伴随着2022年以来个人养老金顶层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落地,国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迎来发展新机遇,北京地区60家人身险公司在提供养老年金险、终身寿险等具有养老保障功能的产品的同时,不断创新意外险、护理险、医疗险等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国寿养老、太平养老等4家公司成为第一批商业养老金试点公司;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人保寿险等11家公司推出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自2022年3月1日北京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到2023年6月底,共有12家保险公司推出了13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累计投保人次超过11万,人均保费约1.58万元。与此同时,业内如人保财险北京市分公司还积极为参与康养事业的各方机构提供风险保障,开展了北京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项目,在促进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缓解康养矛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引擎——2023年度惠民金融品牌年终盘点

编辑:李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