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 19:58
2023年2月5日,随着第一期《春来早》在《北京晚报》上刊出,“京城拍客”栏目正式诞生。栏目延续本报数十年来重视摄影的传统,在融媒体时代,用影像再度搭建读者与媒体之间的桥梁。这一年,栏目版面每周准时见报,客户端、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更是几乎天天有更新,成为了晚报读者特别是摄影爱好者的一种新“陪伴”。
一年12个月,本期栏目我们邀请了12位拍客朋友,用照片和文字,聊一聊自己与京城拍客这一年。
1.
新年第一拍
2023年1月1日清晨,我在天安门广场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见证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当五星红旗缓缓升到旗杆顶,军乐团奏响《歌唱祖国》的动人旋律,万羽和平鸽竞相展翅,飞过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飞过神圣的国徽……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多么壮观的场景!热泪充盈了我的眼眶,同时我也不忘及时用长焦镜头拉近画面,采用1/30秒慢速摄下这一画面——“祥鸽献瑞天安门”。
转眼又快要到元旦了,又是一个新的开端。过去这一年,我因为拍照经常“早起不见日,归来星满天”,辛苦劳累,但也苦中有乐,累中有甜,收获多多,愉悦满满。作为一名京城拍客,我会继续用更精彩的摄影作品书写新生活!
——京城拍客 张全跃
2.
追寻最亮的星
今年12月2日,我冒着冬夜严寒,提前选好拍摄位置,设置好拍摄参数,拍下了这张中国空间站轨迹划过天坛上空的照片。照片当中,一段完美的曲线,越过北京的夜空,与亮灯的天坛祈年殿上下相映,那是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发出的神圣之光!
这一年,因为对此类题材的兴趣,我拍摄过多次空间站轨迹、星轨等照片,其中一幅“天宫之光”还刊登在晚报“京城拍客”版面上,这大大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与信心。做一名“拍客”,追寻心中最亮的“星”,我一直在路上。
——京城拍客 温建生
3.
热爱点亮生活
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在朝八晚五的工作之外,在周末带娃的忙碌之余,拍摄身边的美是我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今年,我加入了“京城拍客”大家庭,去了更多地方搜街取景,认识了更多兴趣相投的老师和朋友,平凡的生活绽放出更多色彩。
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两个字:热爱!希望新的一年我和拍客都继续进步,撷取美好,美美与共!
——京城拍客 魏骅
4.
美就在身边
今年6月2日傍晚,站在东便门过街桥往东望,蓝天白云下一列列客车驶向北京站。这个画面我不知拍了多少次,但那天猛抬头,看到云缝间划出一道彩虹,于是赶紧取出相机对准空中,而此时一列“复兴号”正好驶过,我“咔嚓”一声摁下快门,一幅“彩虹绘就复兴图”诞生了!
美来自生活,美就在身边,拍熟悉的、感人的画面是“京城拍客”的特点。我爱晚报“京城拍客”,我愿当好一名北京拍客。半径三公里,出门寻芳草,拍北京之美,讲百姓故事,小景致彰显首都变化,小情趣乐享百姓生活。
——京城拍客 赵承顺
5.
在影像中爱上北京
老舍说:“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这一幅中山公园的金秋美景,让我更深地爱上北京。
2023年,工作带着我从陕南的一个五六线小县城来到了北京,也成为了众多京城拍客中的一员。拿起相机,去追逐一个摄影梦,天天拍,月月拍,不可预见的明天总令人期待。游走在三山五园,徘徊在大街小巷。看清风吹落梧桐,观雨落地如霜。殿阁亭台、檐廊回转,眼前的绚烂,那满地的金黄,那一抹嫣红,都是数百年岁月积淀。时光会远去,但影像永留存,烟雨繁华皆如梦,我拍下来,让你看见!
——京城拍客 田宇
6.
北京美景拍不够
今年冬至前夕,我在颐和园拍摄的金光穿洞。喜欢摄影这么多年,北京的美景总是拍不够。
多年前参加《北京晚报》的摄影大赛情景至今历历在目,线上线下参加的多次活动,也让我受益匪浅!今年3月19日,当那期“晚报65年拍客情缘”将我之前与《北京晚报》故事的“物证”刊登出来时,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与北京晚报“京城拍客”栏目分不开了!
现在的“京城拍客”栏目,在京城人们心中的影响力有目共睹,搭上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列车,发挥着观察思考、实情纪录、弘扬正气的积极作用!
——京城拍客 周明星
7.
用影像传递爱
初夏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鲜花绿草丛中由远及近走来母女二人,女儿面带甜甜的微笑,母亲脸上泛着幸福的光泽,我按下快门,用光影定格了这一幸福美好的瞬间。今年母亲节前夕,我怀着对天下母亲的祝福,向《北京晚报》京城拍客栏目投出了这幅作品。后被报社编辑采用并放在了头版显著位置。看着登报的照片,我的双眼模糊了,充满了泪水。
“您陪我长大,我伴您变老”。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就久久不能平静。小小的一张照片即告慰了逝世多年的母亲,《北京晚报》“京城拍客”也为我弥补了一些遗憾。做拍客,传递爱!
——京城拍客 周建林
8.
拍客即是“战友”
今年十一期间,我拍摄了很多消防战士生活的照片,早升旗,晚巡查,在北京多个重要场所备勤、执勤,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保障市民游客们安全度假。这张照片就是海淀消防支队五棵松特勤队,在某大型演唱会现场执勤的场景。
从这些拍摄经历中,我交到了一批年轻的消防战士朋友。而我参加“京城拍客”的这一年,也认识了很多摄影领域的“战友”。无论酷暑还是严寒,都“奋战”在拍摄一线。
因为热爱,“京城拍客”一年让我逐渐形成了及时建档、日常积累、周五发稿的好习惯。这里是摄影人的自留地,我愿意牵“京城拍客”的手,聚焦古都之美,记录时代华章。
——京城拍客 覃世明
9.
做故乡北京的记录者
2023年岁末,落雪将北京的冬日氛围感推向极致。你看,雪白之下的钟鼓楼,北京就是这般静谧而美好。
从出生到成长,北京就是我的故乡。我热爱这一片土地,也喜欢用镜头定格下属于北京的“符号”。我曾漫步胡同,捕捉与记录,只为留住它的春夏秋冬;我曾走过下雪的故宫,惊喜与如愿,只因多得它的可遇不可求;我曾泛舟什刹海,悠然与翩翩,只想靠近它的点点涟漪……我试图用每一次按动快门的瞬间,换得北京这一片故土的更多永恒。我想,我就做那一个于平凡生活中穿梭的记录者,可谓名副其实的“京城拍客”。
——京城拍客 石旸
10.
校园拍客故事多
东城区新鲜胡同小学,放学铃声响后,孩子们渐渐散去。此时花丛间,一只小猫双眼闪烁着好奇地光芒,仿佛在探索这陌生的世界。一张照片,小心翼翼地收藏了我们心中的淡然与宁静。
作为一名京城小巷深处的校园“拍客”,2023年记录了太多孩子们成长的美好。四月梨花绽放,春风带着淡淡花香。七月阳光热烈,夏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十月秋风惬意,色彩斑斓而深沉。 十二月雪花飘落,冬天的寂静也充满期待。
学校的内涵需要我们去发现,百年历史,岁月留痕,每一块砖石,每一片叶子,都写满了新鲜的传承。做一名拍客,留下这些故事。
——京城拍客 崔子千
11.
做生活的“拍客”
今年重阳节,我在社区拍摄下居民迎佳节的图片,在北京晚报公众号刊发后,邻里街坊高兴地说:“没想到咱们的活动也能上晚报的公众号!”
我喜爱摄影多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便给《北京晚报》投稿,时有发表或获奖,后来因工作繁忙停止了。今年“京城拍客”的开办,激发了我重新投稿的欲望,让我重拾相机,发现生活的美好,表现身边的人和事。每期“京城拍客”拍摄主题公布后,拍照、选片、投稿、等待刊出,已成为我每周精神生活的“四部曲”。发现美好,分享快乐,学习技能,乐此不疲!
——京城拍客 袁学进
12.
处处有“收获”
这是2023年我最喜欢的一张作品——《收获》。为了捕捉到这个场景,我在商场这个游乐设施前静心等待了一天,将每个孩子抓礼物的过程都拍摄下来。零食就是孩子们的收获,而这张照片也是我自己的收获。
2023年,我不断学习摄影知识,提升自己的摄影语言运用,立足北京、扎根生活、聚焦身边、精心创作,拍摄贴近现代观众审美的表现形态作品。而“京城拍客”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时时有进步,常常有收获。
——京城拍客 金鹏
十分抱歉,篇幅所限,很多拍客老师投来的精彩照片和动人文字,我们无法更多呈现,让我们新的一年,用更精彩的照片,来弥补这些小小遗憾。
新一年,“京城拍客”陪大家,越走越好!
“京城拍客”版面:这一年,我做拍客
■下期征稿主题:
迎接2024
■截稿日期:12月30日
1.来稿授权“京城拍客”使用,务必为近期原创作品,拥有完整著作权和所有权,内容真实合法;2.照片大小1M左右即可,相机或手机拍摄均可,表达主题清楚,附文字说明,写明拍摄时间、地点和拍摄内容;3.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和联系方式(电话或微信)。
■投稿邮箱:bjrbsybphoto@126.com
提示:我们已建立“京城拍客”微信群,拍客朋友们可以添加小编微信号ceanido,加入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