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首片“京帆”升起!枢纽雏形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宏阳 邓伟

2023-12-26 21:50 语音播报

热点

12月26日傍晚,副中心站枢纽工地上,火红的晚霞映衬下,一片以钢筋作骨的巨大“风帆”高高扬起,为这座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引航”。随着首片“京帆”屋盖钢结构亮相,枢纽雏形初现,主体结构完成至85%。按照计划,枢纽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等线路开通投入使用。

“京帆”将阳光洒向地下车站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西靠北运河河岸,东邻东六环,是北京十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唯一连接两大国际机场的铁路综合枢纽。

从工程指挥部三层平台眺望,足以领略这座地下交通枢纽的规模——东西长达近2公里的建设工地上,不同标段施工单位热火朝天建设,数十台塔吊、大型设备挥动着“巨臂”,为这座地下城盖上屋顶。

西区站房位置,一片巨大的风帆造型屋盖,已经亮出骨架,从地面升起,这样的“京帆”共有10片,大小不同。京投枢纽公司副总经理吕高峰介绍,帆面未来将穿上ETFE膜,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将阳光洒向地下车站的同时,通过遮阳板控制透光率,平衡室内温度。

地下枢纽铁路主站房区共三层,自下而上分别是轨道层、候车大厅层、城市生活层,地下最深处达43米,相当于向下挖了12层楼。截至目前,西区站房主体结构率先封顶,完成精装修样板段施工;东部站房核心区,正进行地下一层进站层与地下三层站台层同步施工。

“冬季施工以来,为克服严寒天气,提高施工效率,我们结合逆作法自上而下的施工特点,在副中心站首次采用自卸方式进行站台层混凝土浇筑。通过提前预留好浇筑洞口,将混凝土快速从B2层引入B3层进行浇筑,不仅提高了浇筑速度,而且减少了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热量的损失。”中铁建设项目部副经理张勇介绍,其项目团队已累计将超过6万吨的“钢筋铁骨”植入30多米的地下。

火车换乘地铁只需56米

记者探访时看到,地下三层“跑火车”的轨道层站台主体基本完成,8台、14线的规模,已经快“赶上”北京站。

“作为城市副中心的交通中心,枢纽将集成两条城际铁路、5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1条市郊铁路和15条公交接驳线路,成为‘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支点。”吕高峰介绍。多线换乘,也不必担心走得太累,旅客下了火车换乘地铁平谷线,最短换乘距离只有56米。距离最长的两条轨道线路,换乘距离为650米。

乘坐公交接驳也十分方便。西区站房夹层,设有交通场站接驳区,未来15条公交线可载着旅客直接来到地下,出站旅客也可不出地面坐公交。服务绿色出行,枢纽还建有6个自行车立体停车库。按照规划,副中心站枢纽绿色出行比例将达到90%。

站城融合规划150余个出入口

地下枢纽地上城。副中心站枢纽一体化施工范围约61公顷,地下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地上规划建筑规模约139万平方米,还将形成以TOD理念建设的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业态的“站城融合”城市综合体,构建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业圈,成为城市副中心活力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枢纽项目共规划了150余个出入口,随着未来“地上城”的建设进度,将出入口接至各大建筑楼宇。

进入严寒冬季,枢纽建设不停工,每天7000多名工人奋战,推进施工进度。东咽喉铁路隧道结构施工;轨道交通M101线车站、枢纽换乘通道、地上二级开发楼座等区域结构封顶;城际联络线端头井结构封顶……岁末将至,捷报频传。截至12月底,项目主体工程土方完成至90%,结构完成至85%。随着新年的到来,枢纽项目将全面进入装修工程、设备安装等施工。

副中心站枢纽工程,于2019年11月30日开工。根据计划,将于2024年12月底完成结构施工,2025年随京唐城际等线路开通投入使用。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