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佳 指向完美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郜洁

2023-12-27 08:53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进入
时尚
看更多
+ 订阅

12月17日,蜚声国际的钢琴演奏家王羽佳,重返国家大剧院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再次为观众呈现其精彩绝伦的钢琴表演。

这场此前备受期待的演出,不仅是国家大剧院“醇·萃古典”国际钢琴系列音乐会的压轴表演,更是王羽佳个人2023中国巡演在家乡北京的圆满收官之站。随着本次表演落幕,这一为期19天、跨越9城的大规模巡演也最终画上完美句点。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与王羽佳密切合作15年的劳力士,荣誉呈现这一收官演出,再一次在现场见证了她一如既往的出众演奏技巧与令人沉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超级巨星一战成名

今年1月,王羽佳登上美国卡内基音乐厅,与雅尼克·涅杰·瑟贡执棒的费城交响乐团完成了一场马拉松式演出。相信每一位彼时身处演出现场的人,至今都不会忘记当时所受到的震撼。

王羽佳以四个半小时的演出时长,完美演绎了拉赫玛尼诺夫五部作品,包括四部钢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在此之前,从未有艺术家在卡内基的一场音乐会上完成过这样的壮举。

剧院用超级巨星来形容王羽佳,雅尼克将此中难度与攀登珠穆朗玛峰相提并论,《纽约时报》则将此誉为一场“一生一次的音乐壮举”。

尽管造成了如此轰动,这在王羽佳的职业生涯当中,只能算是一座小小里程碑。因为这位蜚声国际的钢琴演奏家,职业生涯实在是太过耀眼。自开启个人职业生涯起,王羽佳只用了短短几年,就以炫目的演奏技巧与迷人的舞台表现力征服了全球各地古典乐爱好者的心。

回顾王羽佳的钢琴之路:6岁接触钢琴,半年后即上台演奏,之后入读中央音乐学院,其后移居加拿大。15岁时,王羽佳于阿斯本音乐节的协奏曲比赛中胜出,并以此为起点在就读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期间开始了个人职业生涯。2007年,王羽佳代替“钢琴女祭司”玛塔·阿格里奇,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共同演出柴科夫斯基第1号钢琴协奏曲,一战成名,自此蜚声国际。其后,2011年,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的个人演奏会上,王羽佳演奏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获《纽约时报》赞誉“无可比拟且精彩绝伦”。2022年,她入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刊物之一《留声机》所评选的史上50位最伟大钢琴家名单,成为其中唯一上榜的华人……

要达成这样的辉煌成就,天赋、技巧、努力、表现力、运气,缺一不可。

而若你对王羽佳有所了解,看过她的演奏,相信你会明白,为何评论家对她的演奏从不吝惜盛赞之词,也会承认,她绝对对得起“超级巨星”这样的称谓。

艺术家的野心

优秀的艺术家不能缺少野心——关于不断探索自己的极限与艺术可能性的尝试。王羽佳正是如此,她从来没有安心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最新的消息是这位钢琴演奏家将于2024年起成为马勒室内乐团的艺术合作伙伴并担任指挥。

说起这段合作,王羽佳表示:“实际上,我们在此之前就曾同台演出过,而且我还在2018年担任过他们的指挥。这段合作始于巴黎,过程非常有趣。除了担任指挥,我还要演奏协奏曲,需要在钢琴前边弹边指挥。这种演出方式对我来说更加舒适自然,仿佛整个管弦乐团都是我的艺术延伸。演出时,钢琴一般面向管弦乐团。观众在我身后放声歌唱。整个过程十分自然。”

鉴于王羽佳个人的演奏曲目范围极广,各作曲家的作品均有涉猎,并且热衷于创意探索,所以在此次合作的曲目考量上,兼容并包即是关键思路。

“演出曲目以莫扎特的作品为主,目前,我正在尝试增加一些新曲目,如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以及斯特拉文斯基的经典作品。一些现代音乐也在考虑范围之中,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浪漫主义作品,包括肖邦、舒曼及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另外,音乐大师巴伦博伊姆也曾以自弹自指的表演形式,带来令人赞叹的演出。”说到专业范畴,王羽佳总是神采奕奕。不妨一同期待明年双方会碰撞出何种耀目火花。

事实上,合作这件事对于王羽佳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十分寻常。

与全球各大管弦乐队同台表演自是常事,她还尤为乐于进行诸多跨界演出和尝试,诸如与舞蹈家同台献艺,与爵士乐队合奏等。不同领域的碰撞确实会带来一些挑战,比如爵士乐,“因为我极少演奏爵士乐,但这次尝试十分有趣”。

而说起最近令王羽佳印象深刻的,还要属她十月份刚刚和被誉为是“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大卫·霍克尼的大胆合作。

在大卫·霍克尼回顾展“更大与更近”中,一个四层楼高的封闭房间内,大卫·霍克尼的作品以投影的方式投射于四周的墙壁之上,画面或被成倍放大,或动态变化,绚丽色彩直击人心。王羽佳就在此间,举办了数场独奏音乐会,钢琴曲目是她根据霍克尼的作品所带给自己的感受而拟定,每个指间跳动的音符与墙壁上画面的变化相互配合,无疑给展览注入了更具韵律感的变化,也让霍克尼的作品延伸出更多的意味与余韵,将这场原本的视觉艺术展变为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这是一次十分大胆的尝试,碰撞、挑战、融合,当同属艺术范畴却拥有截然不同表达形式的两种艺术遇到一处,新的化学反应正在生发。

提到霍克尼,王羽佳赞不绝口。对于霍克尼所擅长的在艺术创作中进行的不同试验,王羽佳认为“这是一种不断激励自己的方式,因为人肯定不希望自我重复。就像莫扎特和米开朗基罗,他们的作品已经足够完美。既然无法达到更高的高度,那就必须改变方向,从其他角度寻求成长或突破。”这样的理解是她对霍克尼的敬意,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读。这也让双方之间的合作,更多了惺惺相惜的意味。

王羽佳的腕表选择

回溯王羽佳的音乐历程,劳力士很早就出现其中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王羽佳就成为了劳力士代言人。自此之后,在王羽佳的音乐之路上总有劳力士相伴。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劳力士代言人。对我而言这并非一个决定,而是一顶王冠,而且我恰好姓‘王’,代表‘王者’”,说起与劳力士的合作,王羽佳滔滔不绝,“劳力士给予我巨大支持。那时,我是劳力士最年轻的代言人,当时我想‘哇,我太幸运了’”。

当然,密切的合作总是基于共同的追求与理念,关于这一点,王羽佳过往在舞台上的那些完美合作即是明证:音乐理念一致,自然默契十足,演奏合拍。

而劳力士与王羽佳同样是默契十足的同行者。超过半世纪的时光中,劳力士一直致力于促进艺坛缔造卓越成就,携手世界各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以及领先的文化机构,襄助艺术的悠久传承,继往开来。

正如王羽佳所分享:“劳力士一直致力于支持各类艺术发展,我之前参加的韦尔比耶音乐节便是在劳力士支持之下举办。此外,劳力士还赞助了萨尔茨堡艺术节,我十分欣赏劳力士支持艺术事业与人才发展的理念。劳力士对文化与人文发展有着崇高追求。这不仅仅关乎古典音乐,也不仅限于腕表、完美、精准、热忱等概念,劳力士的宗旨是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难以置信,我担任劳力士代言人已有15年,这无疑是一段非凡之旅。”

说到最钟爱的腕表,王羽佳向我们分享,她的心头好是劳力士蚝式恒动女装日志型 26。女装日志型是一款专为女性而设计的经典时计,融合了尊贵与准确、优雅与坚毅、美感与性能。象征永不妥协的女装日志型与现代精英女性的高雅气质相得益彰。腕表精致柔美的造型之中,展露坚定信念,铸造自信象征。这款经典优雅之作,无疑与王羽佳极为相称。

劳力士的音乐之路

谈及自己与劳力士的共通之处,王羽佳进一步作出诠释:“音乐是一门永恒的艺术,代表着一种品味,需要你不断精益求精,直至完美……经典恒久是一大核心要素,与劳力士一样,我总是力求精准……”

不懈追求经典与完美,这应是音乐世界中每一位艺术家均上下求索的准绳,也是劳力士矢志追求的核心。或许这能解释为何劳力士与音乐世界得以结缘并长久合作。

时间向前追溯至1976年,新西兰女高音歌唱家基莉·迪·卡娜娃女爵士成为劳力士首位音乐领域代言人。自此,劳力士的音乐之路徐徐铺展。多年来,劳力士在音乐领域与多位艺术家代言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涵盖歌剧、古典音乐、爵士乐及世界音乐等多个类别,并对培养歌唱家、指挥家及乐器演奏家等年轻艺坛新秀的计划给予大力支持。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始于2002年的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在世界各地物色天资聪颖的年轻艺术家,并安排他们与艺坛大师结为师徒,开展创意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已演变成艺术家之间的交流阵地,跨越不同世代、文化与范畴,不论是新进艺术家还是艺术大师,均可从交流过程获益。其中不少历届门生已为全球文化发展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前文提到的与王羽佳进行合作的大卫·霍克尼,即在计划中担任过导师。或许之后我们也会在这份名单上看到王羽佳的身影。

除了支持具潜质的艺术家外,劳力士更与享负盛名的机构、乐团及音乐会携手合作,其中包括位于伦敦、米兰、纽约及巴黎的歌剧院,以及两项古典音乐盛事——奥地利萨尔茨堡艺术节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会,后者包括精彩纷呈的新年音乐会及仲夏夜音乐会。

可以说,音乐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亦能迈过地域的物理限制,它使世代共鸣,更是连接世界各地民众的桥梁。而劳力士所做的,正是让这座“桥梁”无限加固:对音乐的支持不分地域,跨越疆界,并藉由与各大线上平台的合作,让无数观众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持续为全世界的文化发展与传承作出贡献。


编辑:郜洁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