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图书馆探访:“森林书苑”里机器人能把书送至桌前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洋 方非 美编 杨盼

2023-12-27 13:40 语音播报

热点

12月27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大运河畔、城市绿心内正式开放,为市民提供一处集知识传播、学习共享、城市智库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

营造世界一流多元文化空间

北京城市图书馆又称“森林书苑”,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其藏书能力达800万册,阅览座席约2400个。中国传统的“赤印”意象和新型公共空间设计完美结合,超高玻璃幕墙让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馆内两座书山宏大绵延,兼具大空间与小场景,打造“临山间 于树下 勤阅览”的阅读雅韵。自此,北京城市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址和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共同构成了首都图书馆“一馆三址”的服务新格局。

在许多方面,北京城市图书馆都领行业之先甚至世界之先。比如,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图书馆阅览室,有国内藏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有国内首家综合性非遗文献阅览空间,有国内面积最大的少儿室外阅读活动空间和国内罕见的专业化艺术文献馆。而所有这些突破都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它秉承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图书馆运营理念,早已告别文献收藏和借阅的单一功能,向复合多元文化综合体进阶:通过挖掘馆藏资源、智慧展示、空间场域的价值,结合专业服务与文旅体验,融合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学习知识、感知艺术、体验创新的多维文化需求。

12月27日下午开馆后,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保持每周二至周日10时至20时开放。初期开放区域包括一层的24小时图书馆、休闲阅读区、元宇宙体验馆、库本阅览区,以及贯穿一至三层的森林书苑区域,该区域提供文旅、法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借阅,以及工具书、中文报刊和外文文献的借阅。

元旦后伴随北京城市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丰富,还将陆续开放少年儿童馆、非遗文献馆、古籍文献馆、艺术文献馆4个特色资源主题馆,休闲服务区、文化交流区等多元服务空间,为读者提供纸质图书、数字资源,以及黑胶唱片等特色视听资源和普惠性的社会美育服务。

智慧服务精准快速匹配读者所需

当徜徉在“森林书苑”中,会发现智慧服务无处不在。它以“智”为擎,打造个性化、精准化、智慧化服务。比如读者以往习惯“人找书”,以后将转化为“书找人”。图书馆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形成更立体用户画像,将为读者匹配更适合其知识结构的文献与文化活动。以往早早排队占座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出现,转而变为一键预约馆内的座席、文献、设备和活动名额,方便读者规划自己的文化之旅。以往借不到老旧库本书的焦虑也将彻底消失,换作在国内单体藏书量最大的智能书库里,由机器人替你在15分钟内精准定位取书并送至桌前。还有AI数智馆员“图悦阅”,经由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训练,精准满足信息查询、书籍导航、阅读指导等个性化需求。投放到馆内乃至绿心公园的机器人馆员,招手即停,有问必答,甚至可以提供自助借阅服务。

即便20时以后北京城市图书馆关门了,人们依然可以在一层相对独立的24小时图书馆享受借阅服务。为最大化方便读者,这处京城首家以视觉识别技术实现无感借还体验的文化空间,让读者在选定满意的书籍后,无需任何操作,只需带着书走出借阅区就自动在其读者卡上完成借阅手续,轻松自在仿若在自家书房。

多项惠民服务开启,每年将举办千场活动

开馆后至元旦期间,国风游馆打卡、古乐诗词吟诵、“展阅季”公共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纷纷登场。2024年起,北京城市图书馆将以书为媒每年开展1000场以上活动。通过“讲+体验”“讲+展览”“讲+交流”“讲+研学”“讲+演出”等多元融合形式,串联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人文社科、艺术鉴赏、城市生活等丰富的主题领域,坚持普惠与分众相结合,让全民阅读多姿多彩、深入人心。

伴随开馆,一系列惠民服务也相继登场。“摇篮书香大礼包”服务,为新生儿订制人生第一张读者证,让阅读从0岁开始。2023年12月及以后新出生的婴儿及家长均可前来办证借阅。2023年12月27日起,新生儿家长可通过首都图书馆官网、公众号或首都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官网在线报名申请参与本次活动。北京城市图书馆还将提供1000种“终身阅读书单”纸电一体免费阅读资源,并通过线上平台分龄分级开展阅读活动,让阅读和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增添生命的诗意与光芒。

还有多项服务自12月27日起在北京城市图书馆推出,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在全市图书馆推行。如,首图将推出“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联合读者证”(即,“一卡通”读者证)信用免押金办证服务。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免押金办理读者证,并可同时开通文献续借服务,续期28天。“阅享京彩”网借平台的服务范围扩展至京津冀三地,三地读者可通过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阅享京彩”网借平台,选择“送书上门”服务方式借还首都图书馆图书。

大运河畔,文化传承赓续不断,新年将至,“森林书苑”张开怀抱期待着读者到来。在北京城市图书馆2024年读者文化活动列表中,森林阅读季、书林隐语、京城博谈、科学创研讲座、百部经典传习课等各具特色的活动都将陆续与读者见面,共享美好的阅读时光。

【记者手记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中,建筑最美的当属北京城市图书馆。它被称作“森林书苑”可谓名实相符。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知识空间,276块高约16米的超高玻璃组成的幕墙,让书海与森海浑然一体,通透明亮的空间里,最好的风景都留给了读者,安放你无边的畅想。

“沉浸式”是如今的热词,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一个超大的沉浸式文化空间,环绕周身舒适、明亮、惬意的书香氛围,让你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沉浸了,似乎世界本该如此,充满书香与花香。馆内一层,沿着山间阅览区从一层拾级而上至三层,随行随阅,沿途无数书籍文献仿佛组成智慧之路,引领你走向人生的高处、视野的宽处,看更壮阔的风景。整座书山不仅遍布图书,也镶嵌着神奇的数字图景、特制的数字视频,让你在俯仰之间感受文脉传承的震撼。

北京城市图书馆,成就了读者心中对于阅读空间最美好的想象,它又何尝不是图书馆人释放毕生所学,实践先进理念的场所。新的馆址、新的空间仿若等待绘画的白色画布,首都图书馆人,在这里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三千年建城史、八百七十年建都史将浓缩在“燕都印迹”的数字长卷中,让读者“一眼千年”阅尽北京城的前世今生。馆藏747幅珍贵旧京戏报在“首图有戏”场景中动起来、亮起来,开创文献资源数字应用的新范式。“声游北京”展览,将唱响金代至今近800年的珍贵歌谣。“黑胶殿堂”将还原百年前复古旋律,谭鑫培的《洪洋洞》《卖马》、四大名旦唯一合作灌制的唱片《四五花洞》等珍贵馆藏将悉数亮相。甚至“氛围组”还安排了高解析度自动演奏钢琴,让读者在大师级演奏中沉浸书海。孩子们未来也可在魔法图书馆里用智慧手环开启知识星球、自然密码、故事熊等互动场景,学习知识、触摸科技、感受文学和历史。

可以预见,伴随更多服务逐步落地,未来前往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每一次文化之旅,身为读者的你,都将会很受“宠”。愿每一次徜徉书海的你,都如乘着自由的翅膀,飞向更广阔智慧海洋。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亮相

编辑:匡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