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16:04
房屋道路坍塌、救援飞机失事、次生灾害不断……新年伊始,日本遭遇自2011年“3·11”大地震以来最强地震,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大地震对任何国家都是极端考验。天灾无情人有情,各国纷纷对日本能登半岛地震遇难者和受伤者表示哀悼和同情,期待当地民众能够平安渡过难关。新年开局遭遇这样的“黑天鹅”,也再次说明,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依然脆弱。尽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进步,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健全,但面对重大天灾,人力很多时候依然显得有限,防灾减灾也是一道永恒课题。
作为地震高发国家,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防震工作也一直以高效有序著称,这次同样不例外。不管是建筑物防震效果,还是民众撤离秩序,以及应急响应速度,都在舆论场上获得广泛点赞。但在满屏“日本奇迹”之间,“核电疑云”也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回应。据报道,强震过后,日本多座核电站被检查到有乏燃料池水外溢。比如东京电力公司1日晚间发布消息称,已确认位于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的2、3、6、7号机组反应堆乏燃料池水由于地震晃动而溢出。此外,石川县志贺核电站也出现乏燃料池中的冷却用水被震出的情况。外泄风险是否对人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尚需严格的科学监测、调查等来确认,也需要一定时间。但毫无疑问,此次事件再次将日本核安全问题摆到世人面前。
“福岛核电站那样的灾难性核事故是否会重现?”面对国际社会的担忧,对震后核电站出现的问题,日本方面在第一时间作出了“目前安全”的结论,但并未打消人们的疑虑。众所周知,日本是全世界核电站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一旦出现严重核灾难,日本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福岛核事故就是惨痛的前车之鉴。同时,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在应对核事故上有过太多黑历史,某种程度上已经信誉扫地。无论是忽视安全风险,长期维持较低防海啸标准,导致“3·11”大地震及海啸发生时措手不及,还是在福岛核事故后续处理过程中迟报、瞒报,最终一意孤行强排三轮核污染水入海,太多“老赖”行为在前,让其如今的安全承诺大打折扣。
核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就拿本次地震来说,出事核电站内部设施情况如何,对周边海域的辐射情况是否有完备的监测计划,沿线的其他核电站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此种种都是日本需要公开认真回答全世界的。毕竟,面对大自然的种种挑战,人类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应对,由不得任何掩耳盗铃的小聪明、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