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9 14:39
2023年12月30日,三段地铁新线如约而至。新线新站,在满足越来越多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各具特色的地铁站也成为了城市中一张张亮眼的名片。三段新线中,17号线北段各车站主打“科创未来”主题,“多巴胺配色”站站不重样;16号线剩余段各站延续“古韵京廊”主题,营造出浓浓中国风;11号线模式口站出入口装进“大宅门”里,京味儿十足。
随着地铁17号线北段(工人体育场—未来科学城北)、16号线剩余段(榆树庄—宛平城)及苏州街站、11号线西段剩余段(金安桥—模式口)开通,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路网里程由807公里增至836公里,
车站数量由477座增至490座,换乘车站数量由81座增至83座,地铁可达性进一步提高,乘客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亮点1
蓝色未来
地下空间营造“深邃苍穹”
城市中有地铁车站的地方,往往就是最繁华的区域,地铁不仅输送客流,还最大化地提升了车站周边的土地利用价值,为沿线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而此次开通的地铁17号线北段,让温榆河畔的未来科学城有了直达中心城区的地下快线,也让车站融入了城市发展之中。
17号线的每一站都有一个主打色,而未来科学城站的主打色是浅蓝色。走进未来科学城站,抬头向上看,灯光柔和地打在蓝色的墙面上,仿佛地铁站里也能看到一片蓝天。未来科学城站装饰取名“苍穹未来”,提取“藻井”和“穹顶”的造型特点,结合通透的网状材质,在川流不息的地下空间中营造一处轻盈的、飘渺的、深邃的苍穹空间,寓意着苍穹之下,人类生生不息。
未来科学城站站厅
细心的乘客可能已经发现,未来科学城站的站厅中部还预留了通往公交换乘中心的通道,不过由于公交换乘中心还没建成,该通道暂时处于关闭状态。其实,未来科学城站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需求。作为区域交通核心,未来科学城站整合了地铁车站、公交接驳和小汽车接驳的需求,在地下空间打造换乘枢纽。公交换乘中心启用之后,公交车将从地面开进地下,乘客只要从车站中部的闸机刷卡出站,就可直接进入地下公交换乘中心,搭乘公交车前往未来科学城的各个方向,真正实现无缝接驳。
亮点2
一体建设
车站商场写字楼三合一
走出未来科学城站,地面上一栋栋高大的商业楼宇已经基本建成,正在进行招商工作。未来,这里将打造一个“天空之城”,各个楼宇间将建设高空连廊和环形空中跑道,并引入购物中心、商超和IMAX影院,成为未来科学城内的商业街区。
未来科学城站连接交通换乘大厅
地铁未来科学城站与地面建筑采用了一体化建设的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地铁站与地上工程使用同一个基坑,同步建设,无缝接驳。未来等到地上建筑投入使用之后,地铁出入口将可以直接从地下与建筑内部相连,乘客可以从地铁站直达地上一体化开发的建筑内部。
为了给一体化留出更多空间,未来科学城站还进行了“加长”处理。一般的地铁站也就一二百米长,即使是北京新一批建设采用“8节车厢A型车”的线路,车站长度也就250米左右。但未来科学城站的长度达到498米,是普通地铁车站长度的两倍左右。其实,乘客看到与使用的车站长度和其他地铁站差不多,而多出来的那部分空间主要是设备用房等。这些设备此前主要与出入口附属工程在一起,搬到了“加长”的那部分空间后,便给出入口腾出空间。
线路·速读
17号线北段
全长24.9公里,共设车站10座,自北向南分别为未来科学城北、未来科学城、天通苑东、清河营、红军营、望京西、太阳宫、西坝河、左家庄、工人体育场,其中望京西站暂缓开通。
亮点1
预留西延
最后开通施工难度加大
从西山晴雪到卢沟晓月,此次地铁16号线剩余段开通后,16号线正式实现全线贯通。此次开通的两座车站中,距离卢沟桥最近的宛平城站,今后将成为游客观光打卡第一站。
虽然宛平城站是16号线全线最后一批开通的地铁站之一,但它此前的施工进度并不缓慢。早在2015年5月,地处雕塑群核心区的宛平城站明挖基坑段就已经提前完成结构封顶,随后地面也恢复绿化。据了解,宛平城站主体结构采用双层双柱三跨框架结构,主要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宛平城站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高,施工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为预留西延条件,车站西端设置为站后交叉渡线段,结构拐点多,且纵梁、次梁样式多、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亮点2
宛平记忆
红色壁画穿越古今对话
和16号线其他车站一样,宛平城站总体呈现“新中式”风格,同时结合周边地方特色,带给乘客新鲜感受。宛平城站是16号线的终点站,周边有“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是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与崛起的见证。车站空间以“宛平记忆”作为设计主题。车站空间整体以暖红色调为主。抬头向上看,站厅中央一个个星星造型的照明灯出现在头顶,构成了“星星之火”元素,带给乘客特殊感受。
宛平城站站厅两侧壁画犹如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在宛平城站站厅两侧,两幅壁画为了实现空间的对话,选择了三角折板的形式,将两幅画面融到一起。一面展现卢沟晓月、宛平城墙及卢沟桥上千姿百态的石狮子,另一面则结合红色精神,将红旗、灯笼等红色元素融入其中。乘客在站厅空间中行走的过程中,随着位置的变化,壁画的画面也随之改变,呈现相互交叠浸染的视觉效果,犹如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宛平城站卢沟桥壁画
线路·速读
16号线剩余段
在既有16号线基础上向西延伸2站,分别是洪泰庄站、宛平城站。16号线苏州街站同步开通,可换乘10号线。全线贯通后,16号线北起北安河、南至宛平城,全长48.9公里,可与4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10号线、房山线实现换乘。线路通车后,乘16号线从北安河站到宛平城站仅需78分钟。
苏州街站运用苏州园林装饰元素
亮点1
浓厚历史
驼队剪影吸引乘客打卡
此次与17号线北段和16号线剩余段一同开通的,还有11号线的模式口站。
装修风格上,模式口站和此前11号线开通的3座车站很相似,头顶空间挑高,让站厅显得更加开阔,车站整体简约大方。走进车站,站厅的墙壁通过镂空钢板模拟出斑驳的砖石墙面,衬托出模式口地区浓厚的历史岁月感。站厅北端的墙壁上,一组驼队剪影跃然眼前,吸引了不少乘客拿起手机拍照。
模式口站站台
地铁11号线西段一共4站,此次开通的模式口站是11号线最北端的一站。根据开通前的客流预测,模式口站也是11号线进出站量最大的车站。模式口站采用侧式站台布局,两条轨道位于中间,站台位于东西两侧。不过由于采用站前折返的方式运行,目前模式口站仅开放了西侧站台供乘客上下车。
亮点2
景站融合
地铁站仿佛装进大宅门
11号线模式口站紧邻石景山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昔日驼铃古道经过系统的城市更新后,已经成为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古街上的京西民居古色古香,展现着独特的京西印迹。这里既有底蕴深厚的燕京八绝博物馆,也有惊艳世界的法海寺壁画。
模式口站共有3个出入口,A口和B口位于石门路东侧,其中A口紧挨着模式口大街西口,未来将成为游客观光首选出入口。两座出入口均采用了传统北方民居造型,仿佛把地铁站装进了大宅门里,古韵十足,也和周边的景观融为一体。
模式口站出入口装进“大宅门”
石门路西侧的C口设计更加现代,从站厅内的落地窗望出去,一边是紧凑的住宅楼群,出站就是小区大门;另一边则是一座名叫“红光山”的小山。和其他出入口不同,C口地面设置了一个“小站厅”,乘客在地面检票进站后,乘坐电梯下楼向前走,无需经过地下站厅就可以直达11号线站台,步行距离大大缩短。下车的乘客想要从C口出站,则需要跟着站台上的指示标志,进入专门为C口开辟的通道出站。
线路·速读
11号线西段剩余段
11号线开通西段剩余段,即金安桥-模式口区段,新增模式口站。开通后,11号线西段北起模式口,南至新首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