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喇叭警长”最后一次值乘列车:一想到退休心里空落落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蕾

2024-01-09 19:55 语音播报

城事

开往西安北站的G55次高铁列车计划于上午9点55分从北京西站发车。8点半,担任该次列车值乘任务的乘警长孙家启骑着一台“电驴”,提前一个多小时出现在了北京西站东侧的工作人员通道外。适逢元旦假期首日,候车大厅里人头涌动,车站外的孙家启抖擞精神:1月7日是他的60岁生日,也是他正式退休的日子,元旦假期的这一班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值乘。

走进更衣间,换上穿了大半辈子的藏蓝制服,一顶大檐帽遮住了他斑白的头发。孙家启从铁皮柜里取出一只磨旧的行李箱,拎着进入站内备勤室。领取执法记录仪、接受酒精检测、在文件上签字……安静、娴熟地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后,他停在警容镜前,扶了扶帽檐儿,又理了理衣领,深吸一口气后,方才拖着行李箱大步向站台走去。

在1号车厢的位置,孙家启见到了前来接车的列车长。“孙师傅,听说今天是您最后一次值乘,祝贺您光荣退休,开启新生活。”列车长语气亲切地送上问候。孙家启也笑着回应,“老了,干不动了,以后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发光发热了。”

距离发车时间还有20分钟,一辆“复兴号”列车缓缓驶入站台。孙家启进入1号车厢,径直来到左侧第一排的乘警席。他将写有“乘警办公席”和报警电话的亚克力蓝牌子悬挂在座位旁,放好行李物品后,开始巡视车体,迎接旅客上车。

9点55分,G55次旅客列车准时启程。4个小时后将抵达西安北站,停留20分钟,再折返回北京西站。列车上座无虚席,旅客们都在安静地休息或者玩手机。中间经停两座车站,每一次旅客上下车后,孙家启都会认真地在车厢里转上一圈,检查行李码放是否安全,提醒粗心旅客看好贵重物品,工作丝毫不打折扣。

“这是谁的包?”孙家启发现行李架上一只拉链半敞的手提包。“我的,我的。”附近一名男子举手认领。“我看拉链拉了一半,你快查查包里东西少了没有。”男子迟疑了一下,“可能是我自己没拉好。”说着还是将行李取下,检查了一遍。“行李物品要放在视线范围内,可别大意。”孙家启提醒他。

在北京铁路公安处,“大喇叭警长”孙家启的名号可是响当当的。1987年,23岁的孙家启退伍来到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踏上了从北京开往广州的47次绿皮火车。过去的列车环境可不像现今这样好,趟趟超员,人多时上下车得钻窗户。小偷也比现在猖獗多了,列车经过隧道,一暗一明之间总有行李被人“掏心”。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场景正是当年的写照。

那些年,年轻力壮的孙家启在逼仄的车厢里练就了一身本领。他经常手抓行李架、脚踩坐椅背,从车头一路挤到车尾,扯着嗓子提醒旅客看好贵重物品、做到有序下车。他也曾穿着便衣混在旅客中间亲手抓过贼。1991年孙家启开始担任北京至苏州109/110次列车的乘警长,该趟列车全程23.5小时,要停靠32个站台。“总在车厢里这么喊,嗓子受不了,效果也不好。”孙家启一咬牙,自己掏钱购买了一只电喇叭。

后来孙家启只要在车厢里举起喇叭一喊,聊天的不说话了,打瞌睡的也清醒了。在孙家启的不断提醒下,旅客们警醒了许多,小偷下手的机会变少了,车厢秩序也有了明显改善。孙家启“大喇叭警长”的形象自此深入人心。

时过境迁,旅客出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电喇叭再也派不上用场了。这几年,列车上偷盗案件大大减少,孙家启处理更多的是吸烟、醉酒、霸座等问题。去年下半年,一批批境外电诈分子被中国警方押解回国,孙家启还作为乘警长参与了转运工作。

陪伴旅客度过了整整37载,孙家启用心守护着每一趟列车,也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蓬勃发展和铁路安全的不断提升。从警以来,孙家启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305名,破获重、特大案件27起,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铁道部“火车头”奖章、“九五建功立业”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有时候确实感觉到自己干不动了,但是一想到退休心里又空落落的,以后的日子似乎没了惦记。”在返京的列车上,孙家启对记者吐露了心中不舍。但他欣慰的是薪火相传,一代代年轻乘警接过接力棒,继续担负起守护旅客和铁路安全的重担。

110中国人民警察节

编辑: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