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解放的这一天
津云客户端 | 作者 曹冬梅 王 磊

2024-01-16 07:48 语音播报

时事

运粮队冒雪行进在平津前线。

人民解放军抢搭浮桥,通过护城河。

1949年1月15日的清晨,天津在隆隆炮声中醒来。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正在经历一场由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守军发起的天津战役。就在14日上午10点钟,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亚楼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向天津发起总攻。15日凌晨,攻城部队从津西、津东、津南3个方向打开突破口后,进入了天津城。这一天对于天津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

■ 这一天,金汤桥上鲜艳的红旗高高飘扬

这一天的凌晨,金汤桥上响起激烈的枪炮声。这是人民解放军的攻城部队在进行争夺金汤桥的战斗。天津河流纵横交错,把市区“切割”成了若干区域。横跨海河干流城市中心段的金汤桥,恰好是天津市中心连接市区东西部的咽喉要道。天津战役开始前,前线指挥部就确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攻占金汤桥,可以打通东西走廊,将国民党军队拦腰斩断,使之不能相互支援。因此是否能够顺利夺桥,对解放天津这一战至关重要。天津战役打响前,刘亚楼激励各攻城部队,称哪支部队最先冲到金汤桥,就授予哪支部队“金汤桥部队”的荣誉称号。各攻城部队的解放军指战员视荣誉胜于生命,跟随部队左突右杀,朝着象征胜利的金汤桥顽强突进。一面面红旗在枪林弹雨中数次倒下,又无数次被竖立起来。在经历了大街小巷的残酷战斗后,攻城部队终于抵达金汤桥边。

在金汤桥激战开始前,攻城部队英勇机智斗敌军,减少了敌军作战兵力。一支攻城部队在悄悄摸过大桥时,听到国民党守军的碉堡里有鼾声,灵机一动吹响哨子,喊着“集合”,将30多个刚刚从睡梦中惊醒的敌人变成了俘虏。就这样,金汤桥被解放军占领。在夜色掩护下,占领金汤桥的攻城部队进行了“伪装”,成功“诱骗”了要过桥作战的敌军炮兵连,活捉了50多个敌人。国民党守军很快就发现大桥被占领,随即展开猛烈反击。枪声、爆炸声一齐响起……金汤桥头被敌人夺回。解放军指战员猛烈还击,再次抢夺大桥,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反扑。桥头上火光冲天,响声震耳。凌晨5点半,大桥被解放军夺回,桥东侧与桥西侧的攻城部队胜利大会师。天津战役的东西走廊被打通。至此,国民党守军南北分离,且被分割成数块,陷入极度混乱之中。金汤桥上鲜艳的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高高飘扬。

■ 这一天,天津国民党守军最高长官当了俘虏

这一天,对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来说,异常难熬。在14日天津城防崩溃后,他就明白“末日”即将来临。14日夜里,他与国民党天津市市长杜建时以及林伟俦、刘云翰两位军长坐在一起进行商讨。四个人一致认为,继续打下去毫无希望,应该放弃抵抗。陈长捷把电话打到他的“大哥”、国民党华北地区“剿总”总司令傅作义那里,表明接洽和平的意愿,但对方给他的回复仍是“再坚持两天”。陈长捷最终还是选择了服从“大哥”的命令。

15日上午,解放军发起攻击敌警备司令部的战斗。攻进敌警备司令部后,3名解放军指战员经地下党员、陈长捷的警卫连连长王亚川指点,直奔地下室。副排长在门外掩护,两名战士冲进地下室。此时,陈长捷正在打电话:“解放军离我不远了,正在和警卫部队激战……”与他通话的正是身处北平的傅作义。随着解放军战士一声喝令“别动,举起手来”,陈长捷与傅作义的通话戛然而止。他在电话里对傅作义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进来啦!”与陈长捷一起被俘的,还有国民党天津警备副司令、少将秋宗鼎,少将杨威及蒋介石从南京专门派到天津督战的高级视察员程子践等将校军官共7人。奉命死守的陈长捷错失和平谈判的良机,最终选择与人民为敌,等待他的将是人民的审判。

天津国民党警备司令部被捣毁后,敌人核心守备区丧失了有组织的抵抗。短短两三个小时内,敌人的重要据点被相继攻克。下午3点钟,天津战役胜利结束。13万国民党守军被全部歼灭。

■ 这一天,人民解放军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这一天,解放军指战员攻势如潮,一路拔点攻坚、英勇作战,用血肉之躯在海河之畔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战役伊始,顽强的架桥队扛着沉重的芦苇桥迎着敌军猛烈的火力勇猛前进,前面倒下、后面跟上……前赴后继冲向河边,为攻城部队铺设过河通道。在打开突破口的战斗中,英雄的机枪手李和第一个冲上民权门城墙,用机枪掩护攻城部队进攻,在突破口与敌军反复争夺、展开激战,在向纵深发展的战斗中被敌人击中腰部,身受重伤仍坚持战斗。16岁的旗手钟银根高举红旗冲锋在前,鲜红的旗帜吸引敌人炮火猛烈袭来。小旗手4次中弹,双腿被炸断,依然用双手和脸颊撑住旗杆,让红旗始终高高挺立。舍身炸碉堡的李来顺、曹树森,独臂英雄李万祥,爆破英雄靳海青……数以千计的解放军优秀指战员为天津解放付出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对敌人多冷酷,对人民就多热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血战士,更是遵守纪律、热爱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作战中,还是进城后,人民解放军都严格执行纪律,提出“人民财产全面保护,缴获物资原封不动”的口号。一支部队在战斗中一天没有吃饭,面对从敌人那里缴获的80多箱饼干和几十筒罐头,丝毫未动,全部上交。进攻染织分厂时,两个班从河里涉水,棉衣棉裤都湿透了,他们宁可挨冷受冻,坚决不动厂里衣物。战斗结束后,解放军指战员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季节露宿街头,虽然群众再三请他们到室内住宿,但他们坚持不打扰群众,赢得群众的赞赏。在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解放军战士挺身而出。街道上的溃敌和流氓游民趁乱抢劫,被解放军及时制止,所抢之物全部被退回。由解放军战士看管的仓库、工厂、货栈等,均完好无损。河东医院天主教堂的美国大夫也发自肺腑地说:“你们帮我保护了财产,我永远忘不了你们。”

■ 这一天,海河儿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这一天,当天津民众得知解放军在攻打天津后,预感解放在即,无不欢欣鼓舞。战斗最激烈之时,有市民冒着生命危险,毅然挂出“拥护救星毛泽东”的标语。市区上空的枪炮声还未停息,就有市民走上街头为解放军送茶送水。这一天,枪炮声逐渐停止,战斗胜利的消息不胫而走,市民纷纷打开家门欢迎解放军。这一天,海河两岸彻底沸腾起来,200万海河儿女欢天喜地庆祝解放。

天津人民对这一天盼望已久,早在战役打响之前,就自发组织起来支援人民解放军。蓟县、宁河、宝坻等地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为疏通运送物资的水上航道,10万群众走上河面破除坚冰。正值数九严冬,冰砸碎了很快就又冻起来,大家就再把它砸开,确保河道始终畅通。为更好地突破天津外围护城河,人民群众积极帮助部队出主意想办法,发明制作了苇子桥、活叶桥、船桥等简易轻便的渡河器材,保证了渡河的顺利进行。部队走到哪里,运送物资的大车队就跟到哪里,哪怕是在战场上,支前群众同样冒着枪林弹雨,为前线背送弹药和攻坚器材,和解放军战士一起浴血奋战。不少群众为此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为迎接天津解放,天津人民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护厂护校斗争,保护城市设施。各工厂、学校、医院等都建立了护厂护校纠察队,防止敌对分子破坏哄抢。战斗打响前后,南开大学师生积极组织起来,坚决阻止了国民党军队进驻校园,防止了校园遭到炮火毁坏。战后,全市的工厂、学校、仓库等基本上完整保存下来。

■ 这一天,人民的城市回到了人民怀抱

这一天,天津经历了持续29小时的炮火硝烟,一些重要的设施基本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为了保护这座当时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在发起总攻前,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要求,要尽量设法使工厂和学校及市内主要建筑物少受炮火和炸药的破坏。解放军指战员在战斗中,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极大地降低了战火对城市的破坏程度。耀华中学是国民党守军的最后一个据点。一个3000余人的敌军炮兵营,企图负隅顽抗。为了减小对学校的破坏,攻城部队决定放弃使用炸药,炮轰侧门进入学校后,同敌人短兵相接,激战长达3个小时完成攻克任务。攻城部队以增加伤亡换来了完整的耀华中学。

天津战役发起前,民族资本家李烛尘曾担心,工厂企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会遭到战火严重破坏。中共地下组织回复他,人民解放军的炮弹打得很准,只打敌人的军事阵地,不打工厂企业和群众,请他放心。事实也恰恰如此。在这场战役中,除棉纺七厂毁于炮火,其他工厂几乎没有损失。人民解放军的炮弹之所以如此精准,得益于天津地下党送来的城防图。天津解放前,地下党员麦璇琨、张克诚等人冒着生命危险,分别绘制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天津城防工事布置图,辗转送往攻城部队。图中以不同形状的符号,分别标出敌军的碉堡、暗堡、护城河、护城墙的准确位置、大小和雷区分布等,使敌人的整套城防工事暴露在解放军视野之中。就是这些地图,为解放军的炮弹装上了“眼睛”,从而避开了繁华的市区、企业、民宅和重要的公共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天津城市的破坏。

这一天下午6点钟,广播电台发出热情而庄重的声音:“天津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这块土地上的反动统治从此结束……”对于天津而言,一个旧的时代过去了,迎接她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明天。

1949年1月15日这一天,被永远载入天津史册。

(作者分别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研究处研究人员、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副处长)


编辑:康琪雪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