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 13:39
近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从线下观展到线上云游,“去博物馆打卡”逐渐成为年轻人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布的报告,2022年,国家博物馆35岁以下的观众占比接近60%。“博物馆热”的悄然兴起,反映年轻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认同,也彰显了年轻人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博物馆不断“出圈”。洛阳博物馆推出“沉浸式戏剧”“剧本杀”等元素糅合的“夜游博物馆”主题活动,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洛阳的历史文化;西安博物院推出原创半实景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展现唐代世俗生活百态;河南博物院推出数字考古盲盒,让文物“活起来”。
与此同时,随着《闪耀吧,中华文化》《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逃出大英博物馆》等高质量文博类影视作品的走红,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博物馆。除了线下逛博物馆,云游博物馆逐渐成为风尚。抖音发布的《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00后偏爱博物馆相关视频。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年轻人能在博物馆获得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博物馆不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更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例如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黄河稻米文化博物馆”,设有米酒坊、米醋坊等互动体验馆;深圳市龙岭邮票博物馆,推出亲手绘制“蝴蝶邮票”、体验邮递员“送信生活”等互动活动……各地文博机构也在积极为公众提供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和给养。
除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功能外,逛博物馆同样能满足年轻人社交与互动的需求。由于高性价比、不受天气影响等原因,逛博物馆已成一种新型社交方式。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博物馆成为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通过分享参观心得、照片、视频,参与线上活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于年轻人而言,将博物馆作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场所,沉浸式融入生活,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主题。通过参观博物馆,体验时空穿越和文化交融的感觉,用心感受展品背后的历史厚重与文化深远,从中汲取养分,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形式主义般的拍照。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博物馆,博物馆现代化、智慧化水平亦在不断提高。因此,熟练使用智慧博物馆、线上小程序等满足自身需求,也为成长增添更多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博物馆热”逐渐升温,反映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提升。博物馆作为历史的载体和文化的交汇点,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平台。年轻人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逐渐找到自己与历史、文化的连结点,为自己的成长之路注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