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通学公交有望增至200余条
北京晚报 | 记者 孙宏阳 作者 徐爽

2024-01-22 15:11 语音播报

封面

通学公交,将小乘客“手递手”送到校门口;通医公交,让老年人“零换乘”直达大医院;通游公交,方便乘客假日往返热门景区打卡……2023年以来,北京公交频推个性化特色服务,多样化公交线路一年增开269条,总数已达826条,满足不同群体差异化出行需求。今年春季开学,通学公交有望增至200余条,服务近万名小乘客。

直通专线备受欢迎

1月19日8时整,通医专线7路首趟车在樊家村公交场站准时发车。这条线路直通天坛医院,途经多个社区及地铁站。樊家村居民徐先生特地来赶这趟车去医院。“之前去天坛医院,坐专180路公交车,八点五十之后就没车了,中午回来也不方便,现在随时都可以去医院了。”他高兴地说。

通医专线7路由原来的专199路调整而来,在8时至10时30分的就医高峰,每15分钟一趟,其余时间发车间隔为20分钟。考虑到道路通行环境和前期客流,车辆选择6米长、8米长车型,车上座椅是软座,可让就医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乘车更舒适。

新年伊始,北京先后开通两批共10条通医专线,直通广安门医院、东直门医院、垂杨柳医院、海淀医院等医院。北京公交集团线网中心经理李金鹏介绍,开辟家门口直达医院的通医专线,让老年人少换乘、少走路。

去年9月,本市试点开行的通学公交,在家门口接学生,一站式直通学校。放寒假前,通学公交线路已达48条,覆盖21所学校。提供“直通式”服务的,还有本月新开的7条通游线路,方便乘客假日往返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以及八达岭、慕田峪长城、环球度假区等景区。

市民“点单”按需定制

开行多样化公交线路,经过了市民“点单”、公交调研一系列环节,是按需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通医专线4路,从金蝉西路南口开往劲松桥北,可方便沿途5个小区居民直达垂杨柳医院。“垡头、南磨房地区最近的大医院就是垂杨柳医院。多个小区老人提出就医出行不便,乘坐其他线路下车后,要过两条马路或过天桥才能到医院,有的还需要换乘。”公交集团客二分公司第十车队党支部书记胡佳琦介绍。

初步统计发现,平乐园小区、紫南家园、华侨城等5个小区,共有700多位老人,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开药。其中,大部分老人希望七点半发车,临近中午再拉回来。为了避免早高峰堵车,通医专线4路避开较拥堵的三环辅路路段,并用左转弯代替双井桥下掉头的方案,最大程度提高车辆行驶平稳性。

将开发更多适老出行

多样化公交将越来越多地开到居民家门口,并延伸至医院、景区、商超等热门出行地区。

“下一步,北京公交将不断开发多场景的适老化出行服务,与卫健委、医院、社区等对接,扩大通医专线覆盖范围。试点开通平峰时段从社区开往商超的公交专线等。”李金鹏介绍,线路规划设计上,将充分分析老年人出行的特点、时间段,尽量避免换乘,能够直达目的地。

春季开学时,备受期待的通学公交将扩大服务范围,从最初试点的西城、海淀、朝阳、丰台四个区基础上,扩大至东城、石景山、通州、大兴;计划开行线路从此前的48条,增长至200余条,通学公交小乘客规模翻了三倍多,有望达到近万人。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