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在进行着一场载入史册的大决战——平津战役。战役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北平方式”,用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敌军和平接受改编。这不仅使得千年历史文化古都北平依靠和平方式保存了下来,免于战火的破坏,更是为之后解放其他城市提供了范本。
2024年是北平和平解放75周年,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为您揭秘北平和平解放背后的故事!
在战与和之间,傅作义一度陷入纠结
北平之所以能够和平解放,离不开傅作义正确的政治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傅作义在战与和之间,一度陷入了深深的纠结。而他之所以如此纠结,其原因之一是因为他舍不得放弃辛苦攒下来的“江山”。那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最终使得傅作义弃暗投明的呢?
傅作义的长女傅冬菊早年间曾就读于西南联大,毕业后被分配在天津《大公报》工作,并于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工作期间,她常常将党内一些宣传品拿到傅作义的印刷厂印刷,还时不时地将解放区的报刊和小册子放在父亲的办公桌上。同时,她也将了解到的傅作义的动向,及时报告给党组织,以便中央领导及时地做出正确决策。在促使和谈的过程中,傅冬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一则电台消息,令傅作义大惊失色
1948年12月22日,傅作义的王牌部队——国民党第35军在新保安被全歼。这场败仗令傅作义一下失去了之前的英气,每天不是坐在自己的摇椅上啃咬着扫帚条,就是独自喝闷酒,有时还会暴躁地把办公桌上的东西用手臂横扫于地。
在傅冬菊以及傅作义周围人员的几番耐心劝说之下,傅作义再次下定决心给西柏坡发报,开启第二次谈判。但没多久,一则电台消息令傅作义大惊失色。在《陕北某权威人士谈战争罪犯名单问题》中,中国共产党发布出这样一份名单:各界人士拟定之以蒋介石为首的43名内战头等战犯。均为罪大恶极,国人皆曰可杀。名单中,傅作义排在第31位。
中央军委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把傅作义置于如此难堪的境地?当时,中共中央的真实用意是什么呢?
在西柏坡,他们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1949年1月21日,北平和平解放协议完全达成。依据协议,1月22日上午10点整,北平城边正式休战停火。1月31日12时30分,人民解放军东野第41军进城接防,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至此,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2月20日,受毛泽东的邀请,傅作义、邓宝珊与“上海和平使者团”共赴中共中央驻地。周恩来和傅作义在西柏坡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中两人身后的屋子,就是傅作义当时下榻的房间。
当天夜里,就在这座小屋中,毛泽东接过傅作义特地从北平带过来的哈德门香烟,风趣地说:“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喽。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啊。”在这次围炉恳谈中,毛泽东和傅作义都探讨了哪些问题?
今晚,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泸州老窖1952特约播映的《档案》,联合北京市档案馆,特邀北京市档案学会秘书长王兰顺倾情加盟,为您揭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