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问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1-25 19:46


今后,城镇建设用地特别是优化开发的三大城市群地区,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再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不是每个城镇都要长成巨人,腰围都要不断扩大。要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地下空间用好了,不仅可以节约地面用地,还可以减少地面交通。当然,盘活存量用地,不是要大拆大建、推倒重来,重要的是把现在低效用地用好。

    《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61页


北京开发强度达到百分之二十二,扣除山区后达到百分之五十七,上海、深圳开发强度分别达到百分之四十三和百分之四十七,而日本三大都市圈只有百分之十六,法国巴黎大区为百分之二十一,德国斯图加特地区为百分之二十。这方面香港做得也比较好,香港陆地面积差不多相当于北京的十分之一,人口有七百多万,城市建成区控制在二百六十平方公里左右,五百多平方公里被划成受保护地区,从闹市区走出不远就可以看到绿色,可以养眼洗肺。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01页


要学习借鉴成熟经验,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02页


城市形成是历史积累和沉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城市可能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发展。现在大家争着向北京、上海看齐,都要建成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制造业基地、科技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五百强总部基地等,不少都要打造“东方迪拜”,争建国际化大都市。还是不要搞这种大而无当的事情,就是西方国家也没有那么多国际大都市啊!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02页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4年2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首都规划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让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永续利用、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4年2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4年2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4年2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2014年2月27日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发展经济是理所当然的,但要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目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十四个城市正在规划开发边界,这是一个开始。今后,要根据城市情况有区别地划定开发边界。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要设定永久性开发边界。

    《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21页


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的两项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2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2017年2月25日


站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不但要搞好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2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2017年2月25日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总体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就具有法定效力,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2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2017年2月25日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要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推进。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2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2017年2月25日


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要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不断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2月23日、24日),《人民日报》2017年2月25日


北京城市总规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问题;把握好“舍”和“得”的辩证关系,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结构布局;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2月23日、24日)  ,《北京日报》2017年7月3日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要把公共建筑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要把规划执行好、落实好,把蓝图变为实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2019年1月16日—18日),《人民日报》2019年1月19日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

    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2019年1月16日—18日),《人民日报》2019年1月19日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 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346-347页

习近平关于北京工作论述摘编

编辑:杨萌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