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21:47
一部青春校园剧应该如何突破原有类型框架抵达观众心底?由张若昀、黄尧主演的《鸣龙少年》聚焦教育话题,让观众在轻喜剧的风格里感受现实生活。日前,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播出平台优酷举办的研讨会上,剧集主创与业内专家围绕该剧的创作过程、教育意义、类型价值进行了交流。
《鸣龙少年》总制片人尚娜介绍说,该剧在最初筹备之时,主创们给剧集定下的基调就是要做一部外在是青春校园剧、内在是教育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尚娜表示,教育题材非常难做,团队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去创作一个希望能够浅浅触碰中国教育的作品,为此请来了《绣春刀》《刺杀小说家》编剧陈舒执笔,希望《鸣龙少年》有着电影式的结构和热血燃情的风格,请来了丁黑导演+张若昀主演的“警察荣誉”组合,希望《鸣龙少年》更像是一部“教师荣誉”。
编剧陈舒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创作电视剧,电视剧编剧与电影编剧有很大不同,更依赖于团队创作或团队协作的合作模式,创作周期也相对较长。陈舒表示,《鸣龙少年》前后经历了4年的剧本创作周期,有过很多次的论证、推翻、修改与完善。在这期间一不小心就会忘记自己的创作初衷,因此需要编剧时时刻刻去确认这个故事最初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紧紧抓住它、认定它。陈舒和编剧团队经历了三次灵魂性时刻:从采风与许多师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故事;到导演介入后,因为创作理念而互相羁绊、互相撕扯直至达成真正的理解与懂得;再到剧本围读,当演员念出第一句台词时,那种编剧的创作信念与团魂的建立。
《鸣龙少年》联合出品公司哇唧唧哇制片人曾赟表示,《鸣龙少年》最可贵的地方在于用孩子的眼睛去审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缺失。“这是目前市场上关于青少年题材里非常独特的一个创作角度,在播出后我们惊喜地看到,一些学校会自发组织学生晚自习观看《鸣龙少年》,剧中一些实用的学习方法,包括抑郁症心理疏导等内容,会让很多孩子看完后在网上分享他们的感受,甚至还有海峡对岸的同胞给了我们很多积极的反馈。”
剧评人魏经纬认为,《鸣龙少年》的现实主义质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教育、原生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社会现实话题的探讨,也有真实而鲜活的人物群像塑造,《鸣龙少年》的类型创新与突破让行业看到了青春校园剧崭新的创作方向:从聚焦恋爱到聚焦现实,青春校园剧有了更多可能性。
中制协副秘书长兼青工委秘书长胡杰表示,《鸣龙少年》以现实话题的深度探讨,现实案例的深入挖掘,现实质感的服化道摄录美的良心制作,去触摸和关怀青少年个体的成长,对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在沉重的现实面前,剧集又保持了笑闹、幽默、青春、热血的风格,更加考验主创对于年轻受众喜欢寓教于乐追剧体验的精准平衡与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