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0 15:15
2024年1月29日《北京晚报》第20版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三字经》这一段说,秦末乱世,高祖刘邦起于丰沛,广纳贤才,扶义而西,入关灭秦,约法三章,驻兵灞上,后受封汉王领巴蜀、汉中之地,楚汉之争败项羽于垓下,终“提三尺剑取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此后汉王朝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开文景之治。至汉武帝时外攘夷狄,内修法度,凿空西域,北击匈奴,平诸侯,通丝路,开创汉武盛世。至此大汉文化远播到欧亚,中华民族进入兴盛时期。
西汉中后期,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朝政紊乱,吏治败坏,社会动荡,大汉王朝由盛转衰。公元6年汉平帝刘衎病死后,外戚王莽自任“摄皇帝”。公元9年王莽废太子刘婴,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西汉玉舞人
高祖何以兴?
每览《史记》《汉书》等史,观汉高祖之得天下,未尝不临文嗟叹。刘邦本市井之徒,其谋略不及张良,才智难比萧何,用兵远逊韩信,何以崛起于乱世,败强敌而建大汉呢?
秦亡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分封雍王章邯、汉王刘邦、九江王英布等十八路诸侯。《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可见,项羽将刘邦封到当时相对闭塞的巴蜀之地,并将关中封给秦朝的三名降将,都是为了困刘邦于此,阻其东出之路。
刘邦佯作不知,还烧掉了从关中通往汉中、蜀地的褒斜栈道,向项羽表示无意东出争夺天下。“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史记·高祖本纪》)。
不久,因分封不公,齐国田荣叛乱,项羽兴兵讨伐,战事又起。刘邦见时机已到,准备择一良将为帅领兵东出。时,樊哙、卢绾、曹参诸将皆欲为帅,而萧何独荐韩信。此事还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韩信以其卓越的军事天才征服了刘邦,并留下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成语。此后,刘邦建“拜将台”,登台拜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平定三秦。
公元前205年,刘邦号召各诸侯王为义帝报仇讨伐项羽,楚汉之争开启。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势大,却刚愎自用,一味崇尚武力;刘邦却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力量逐渐增强。最终在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长信宫灯
汉业何以建?
西汉初建,经济衰退、诸侯叛乱、匈奴袭扰,人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建立起大汉王朝的皇皇伟业呢?
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争导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对此,汉初朝廷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并减轻赋税、减免徭役。汉文帝和汉景帝重视农业,勤俭治国,把田赋从汉初的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休养生息政策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形成了“文景之治”。
随着经济发展,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势力膨胀,成为祸患。汉景帝采纳晁错“削藩”之策,激起吴、楚等七国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平叛,并借机收回诸侯王的军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统治。
至汉武帝,发布“推恩令”,让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使得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势力越来越小,再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最终解决了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在思想方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此外,汉武帝还把铸币权收归中央,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专卖,并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此举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为北击匈奴等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了蒙古草原,不断南下袭扰。汉初国力疲弱,采取和亲政策,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布匹。“文景之治”后西汉国力强盛起来,并储备了大量马匹。《史记·平准书》记载:“天子(汉武帝)为伐胡,盛养马……众庶以巷养马,阡陌之间成群。”
在此基础上,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攻匈奴。卫青、霍去病在三次大战中重创匈奴,迫使匈奴迁徙漠北。在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中,卫青行进千余里,击败匈奴主力。霍去病大胜匈奴后在狼居胥山主峰筑坛祭祀天地,祭奠阵亡将士,创下“封狼居胥”的壮举。
公元前138年至前119年,张骞历尽艰险,前后两次出使西域,走访大月氏、乌孙等国,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往来,开通了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被誉为“凿空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汉武帝还开辟海上交通。当时不仅有从山东到朝鲜、日本的航线,还开通了从南海(今广州)穿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段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此时的西汉王朝东至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凿空西域、北击匈奴,进入鼎盛时期。
至此,方为“汉业建”。
汉长乐宫,瓦文作“长乐未央”四字,意为欢乐永不终结。
汉人何由来?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王朝之一。汉朝之汉即汉族之汉、汉人之汉、汉语之汉、汉字之汉、汉服之汉,也是汉文化之汉。“汉”本是天上银河的专称“天汉、河汉”,汉中因地处汉水、汉山之间而得名,《汉中志府》:“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刘邦受封于此是为汉王,后得天下而建汉朝。
在政治上,秦朝初步建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汉朝使这种制度稳定下来,并延续至今。
在人才选拔上,汉朝开创了察举制,使得人才流动和分配更加公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思想上,汉朝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奠定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在外交上,汉朝开通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汉朝与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经济文化交往。此后,各国往往称中国人为“汉人”。
在科技上,造纸术、地震仪、《周髀算经》、太初历等丰富的成就彰显着那个时代的辉煌。
在文化上,西汉司马迁编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优美的汉赋、汉乐府抒写着大汉的华美篇章。
汉字的发展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到西周的籀文,秦朝的小篆和秦隶,至汉魏时隶书盛行,到汉末发展为正楷,成为后世主要使用的字体,延续至今。因汉朝的影响故称“汉字”。
泱泱大汉,何其伟哉!时过千年,大汉王朝依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近几年中小学研学走热,西安的未央宫遗址、汉阳陵博物馆、汉城湖、昆明池等汉文化研学都很受欢迎。窃以为不妨将徐州沛县、咸阳、西安、灞上(白鹿原)、汉中、荥阳、灵璧、五原乃至玉门、敦煌、和田等地串联成一条线路,让少年们实地踏勘褒斜栈道、拜将台、广武山鸿沟、狼居胥山等遗迹,看一看汉代文物,听一听前贤故事,走一走丝绸之路,吹一吹瀚海风沙,在行走间广闻博识,在知古后勾画未来,在亲身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不唯培才,更兼立德。
果能如此,不亦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