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蛇尾》:明朝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之战
北京晚报 | 作者 黄西蒙

2024-02-02 10:20 语音播报

封面
进入
京报读书
看更多
+ 订阅

《龙头蛇尾: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1592—1598》(美)石康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万历朝鲜战争,这场名称多样、各国各自表述迥异的战争,在史学界向来争议颇多。中国国内又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抗日援朝战争,韩国称其为壬辰倭乱,日本则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它发生在1592年到1598年之间,以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为始,以日本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去世、日本撤军为终,可谓开启得阵势浩大,结束得潦草荒唐。

《龙头蛇尾: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 1592—1598》之书名,就是一个生动的描述。此书作者石康(Kenneth M.Swope)是美国历史学家、南密西西比大学历史学教授,译者周思成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都对战争史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书名里的“龙头”或暗指丰臣秀吉的野望。丰臣秀吉在搞定日本国内局势之后,就成了日本政治权力的实际掌控者。日本天皇长期扮演傀儡角色,大权都由武士阶层掌握,丰臣秀吉就是16世纪末期的武家政权的统帅,可以随意调遣各地的大名。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野心日益膨胀,还妄图统一全世界。后世很多人以为丰臣秀吉发动战争,只是想吞并朝鲜,其实他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印度的领土都虎视眈眈,只是后来没有实现这妄念罢了。但在当时,他是真的在厉兵秣马,扩军备战,准备大展拳脚。

丰臣秀吉动员了三十多万人,将大军编成九个军团,在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等将领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杀向朝鲜。当时,朝鲜全国上下充满了重文轻武的观念,对于日军的突然进攻,根本没做好防备。很快,日军便在釜山登陆,杀入朝鲜内地,又在弹琴台之战大破朝军。短短一个月内,日军就占领了平壤,朝鲜国王仓皇北逃,赶忙向明朝的万历帝求援。

日军侵占朝鲜的速度非常快,一口气几乎占据了朝鲜绝大部分国土,整个朝鲜王国得手在即。与很多人想象中的荒淫无道形象不同,《龙头蛇尾》里的万历帝却是英明神武的,他与手下大臣经过一番认真研判,最终决定发兵救援朝鲜。《龙头蛇尾》的叙述,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大量史料的分析与比对。万历帝的昏聩,固然也是事实,但这可能主要集中在其统治的中后期,而早期的万历帝还有一番做中兴之主的想法。当时,明朝军队虽然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但军事技术还算发达,有足以大破日军的火器和战船,而且戚继光的戚家军常年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也有较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不缺乏技术与人才,粮饷也能及时供应,都给予万历帝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心。

果然,明军出动之后,很快就帮助朝鲜夺回不少领土。在统帅李如松的指挥下,明军打赢了第二次平壤城之战,小西行长等人被击溃,从此不少日军都产生了畏战心理。而朝鲜方面,也在朝鲜名将李舜臣的率领下,以龟船水军在海上击败日本,取得了难得的大捷。在陆上,经过碧蹄馆之战,明军誓死拼杀,日军也消耗巨大,双方因此各自退回本阵。经过一段时间的拉锯,日军出现粮草不足的问题,万历帝也不想继续消耗国家财政去供给战争,双方便决定和谈。

但在此处,却出现了吊诡的历史。明军和日军的和谈代表,都知道无法谈成,又不想背上丧权辱国的黑锅,竟然私下密谋,装作各自答应对方条款,回国交差去了。当时中日远隔大海,信息交流不畅,这假和谈结果竟然一时哄骗了万历帝和丰臣秀吉。明朝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丰臣秀吉看到诏书的时候,非常愤怒,才知道自己被骗了,还说出了那句名言:“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哉!如天朝何?”丰臣秀吉本来就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这话意思是,他如果想在名义上取代天皇,自然是非常容易,只是没必要这样做罢了。如果真的要当国王,何必还需要万历帝的册封呢?在万历帝那边,真相也很快大白,他气愤地处决了扯出弥天大谎的沈惟敬。这个很像苏秦、张仪的罕见辩才,常年在权力的钢丝绳上游走,终于还是为自己的小聪明而付出了代价。

丰臣秀吉无比愤怒地发起第二次攻打朝鲜的战争。这一次,他动员了更多兵力,做了更充足的准备。但万历帝也有了更丰富的应对经验,他调遣精锐,让曾经抵御蒙古有功的麻贵为统帅,进入朝鲜对抗日军。朝鲜水军也大为振奋,在李舜臣的带领下,以少胜多,打赢了鸣梁海战。最后,在露梁海战上,水战经验丰富的总兵陈璘、忠勇刚烈的副总兵邓子龙等人率领的明军,一举击溃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人带领的日本海军。日军还准备殊死抵抗的时候,突然传来丰臣秀吉病死的消息,这场战争就仓促结束了,是为“龙头蛇尾”中的“蛇尾”之义。

《龙头蛇尾》叙述的万历朝鲜战争,对万历帝的正面形象和朝鲜方面的反抗历史,都有较多着墨,其中展现的明军火器技术与谋略兵法也让人印象深刻。过去不少人常说的“万历朝鲜战争为明朝灭亡埋下伏笔”的说法,也值得更多商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战争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并让盘踞东北的建州女真势力,得到了壮大的机会。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看到了明军的作战方式,也看到了自身崛起的可能性,后来明亡清兴,也肇始于此。至于朝鲜方面,因为日军蹂躏,国家损失严重,很多年内都未能恢复元气。但明朝在关键时刻的援助,一直让朝鲜人铭恩在心,哪怕在后来清朝从明朝手里抢夺了天命,朝鲜还是长期奉大明为正统,让东亚政治保持了长期的均势。

京报读书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