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6:10
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发生火灾数同比下降17.7%,非轻微火灾同比下降23.3%,未发生亡人火灾事故。“火灾起数的下降意味着我们打了一场翻身仗,其中关键一战是城乡结合部村民自建出租房的消防隐患治理。”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刘少如分析说。
村民自建出租房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消防隐患治理的突破点在哪?近日,记者在昌平区燕丹村和半截塔村走访发现,针对打通疏散逃生通道、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明确房东消防安全责任三大治理难点,消防部门深度参与,两村因地制宜,共同探索破解之策。
“夺命”金属防盗窗全部拆改
昌平区北七家镇燕丹村位于北五环外,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村子户籍人口2100多人,流动人口23000多人,村内遍布出租公寓楼。走在燕丹村的大街小巷,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无处不在的消防宣传海报和安全提示牌,尤其是在人员频繁进出的村口、出租公寓楼门口,醒目的标语、案例和漫画吸引眼球。
随处可见的消防宣传提示牌
“在昌平区城乡结合部22个重点村,消防宣传已延伸到各个角落,仔细观察,这些村子还有一个特点。”临近春节,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科长汤万林在燕丹村“敲门入户”,针对村中留京过年的流动人员做安全提示,他指着街边的一栋栋出租公寓楼说,“不存在完全封死窗户的金属防盗窗,去年都已全部拆改。”
汤万林说,近些年,随着大批“雪亮工程”的建设完工和投入使用,入室盗窃类案件大幅度下降,防盗窗的防盗功能在弱化,但却严重影响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不仅困在里面的人打不开,就连消防救援人员也需要数分钟才能破拆,而在火灾现场,一分钟的快与慢,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有些村民一开始的确有抵触心理,我们和镇、村工作人员只能苦口婆心,一遍遍讲清利害,拿血淋淋的火灾案例做警示,争取村民的理解。”汤万林说,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制定了防盗窗拆改标准。其中,对于家中有孩子怕发生坠窗意外的住户,村委会协助房东在窗户下方安装了防坠落网;一楼因防盗确需设置的,每个防盗窗应切割出不小于一平方米的逃生出口,紧急情况下可于房屋内部开启。
2023年,昌平区实现城乡结合部22个重点村18.9万扇防盗窗的全部拆改。汤万林说,“每拆改一扇窗,就是一次消防安全警示宣传,道理讲通了,‘生命通道’也就通了。”
《村规民约》严禁电动车进村
“我来给我姐姐送点东西,一会儿就出来,为啥不能进去?”记者在东小口镇半截塔村的南侧村口看到,一名骑着电动自行车的女子被村口的安保员拦了下来。保安员耐心解释道,“我们村有规定,电动自行车一律不得进村,你可以先将车子搁在旁边的停车场,出来的时候再骑走。”
和燕丹村类似,半截塔村也是以流动人口为主的城乡结合部,电动自行车是村里租户的主动交通工具,登记在册的电动自行车达4200多辆。面对如此庞大的电动自行车数量,半截塔村采取了十分严格的管理措施。
半截塔村党支部书记肖志岩说,2022年2月,半截塔村通过村民自治民主程序将禁止电动车进村停放及充电写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对于违反者,村委会第一次收取管理费用100元,第二次收取200元,第三次没收车辆。“个别走亲访友或者穿行借道的村外人员想骑车进村,我们也是禁止的,但对于用于送外卖快递的电动车,村口安保人员在查看外卖快递单据后予以放行。”
除了在南北两个村口设置关卡拦截劝导进村的电动自行车,半截塔村还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巡逻队,24小时在岗,其中每晚10点半之后,还会派出一个4人的夜巡小组,在村中巡查并清理偷溜进村的电动自行车。肖志岩说,“村规民约实行近一年,有村民不习惯和质疑,但大部分村民会遵守,目前还没有发生车辆被没收的情况。”
半截塔村对待电动自行车并非“一禁了之”,还在村南口停车场内设有充电口1486个,村北口停车场内设有充电口350个,“有专人24小时看管,视频监控全覆盖,每个车棚还加装了1.5米高的防火硬隔离,防止‘火烧连营’。一块钱可以充4个小时,对于充电频繁的外卖快递人员,办理年卡、半年卡会更优惠,平均一天8毛钱。”肖志岩说。
半截塔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
半截塔村充电车棚24小时视频监控
感应器阻止电动车进楼入户
和半截塔村只有两个出入口不同,燕丹村的出入口有6个,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做不到完全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村。因此,燕丹村采取的策略便是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
“不管是房东还是‘二房东’,出租房屋时必须统计租户有无电动自行车的信息,将租户的个人信息与车辆信息绑定,目前,燕丹村登记在册的电动自行车3500多辆。”燕丹村村委会副主任谢文启介绍,“我们为每辆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都贴上了磁卡,‘一池一码’,之后,我们又在村内所有出租公寓楼里安装了‘防电池上楼三级报警器’,只要电池靠近,感应设备就会发出报警。”
燕丹村安装在出租公寓楼的防电池上楼三级报警器
报警首先会通过电话、短信以及APP推送给房东,房东如果十分钟内没处理,警报便会上传至村委会,如果还未得到及时处置,警报就会上报至镇政府。“全村一共安装了475套,安装率100%,使用率100%,基本杜绝了电动自行车电池进楼入户的现象。”谢文启说。
记者推开一栋公寓楼的防盗门,抬头就能看到类似无线路由器的报警器。谢文启说,报警器甚至比一些电梯阻车器还要灵敏,即便租户把电池偷偷放在包里,它也能探测到。“对于一些临街的出租公寓楼,为防止感应器对路过的电动自行车误报警,我们都经过反复测试后才确定合适的安装位置,保证报警器只探测进楼的电池。”
谢文启说,燕丹村在“堵”的同时,也在“疏”,村口的停车场可以满足6000多辆电动自行车的停放、2000多辆的充电需求。“同时,我们还在停车场附近引入共享单车,村民停放电动自行车后,可以骑共享单车回家。”
燕丹村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停车场
在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推动下,昌平全区目前已建成3525处电动自行车停车场所,可满足172774辆电动车充电使用,已完成8万余辆电动自行车的“赋码”工作。
明确房东责任及“停租”机制
王大哥是燕丹村的一名“二房东”,他的出租公寓楼有30多名租户,聊起公寓楼出租前要达到的“十有十无”标准,他说得头头是道,“有逃生标识、有灭火器、有烟感报警器、有喷淋系统……无乱堆乱放、无私搭乱接、无危险化学品……达不到验收标准就不能出租。”
谢文启说,除了出租前房东需保证公寓楼符合出租安全标准。在出租期间,房东还需定期填写《村民自建出租房消防安全自查表》,一户一档,确保隐患被及时发生和整改。
如果房东没有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进而导致火灾事故发生,该如何处置呢?在昌平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指导下,北七家镇首创了“火灾熔断机制”。根据《北七家镇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如果租出公寓楼发生火灾事故,村委会监督房东停租一个月,并进行整改和配合消防部门事故调查;如果同一出租公寓楼再次出现火灾事故,停租两月并整改。
“在我们村,除了遵守上述规定,房东在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时,还需给村委会缴纳5000元保证金,保证半年不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保证金将延期退还。”谢文启说,此外,村委会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将约谈房东,如果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彻底,村委会将停发房东全家的“村民福利及分红”,“房东不能只收租金,而不管消防安全,谁获利,谁负责。”
明确了房东的消防安全责任,并不意味着村委会万事大吉,相反,村委会是一个村消防安全管理的“大管家”,村书记和主任更是本村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履职不力导致火灾事故发生,不仅会约谈、减扣绩效奖金,严重失职的还会被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