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洞”原来是“龙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2-05 08:57

城事

北京有多个令人称怪的胡同:“老虎洞”。这些“老虎洞”分布在东安门大街附近、阜成门内宫门口、东城区的东茶食胡同、天桥东边、安定门关厢路西,还有朝阳区农光里,海淀区的海淀镇。令人奇怪的是:这些地方从古至今既无山林,也非园囿,哪儿来的老虎?怎么还有洞穴?有人说,这些地方古代曾设有涵洞,洞内有老鼠出没,被称“老鼠洞”,后谐音为“老虎洞”。这就有点望文生义了。还有一个说法:因胡同内有石雕的老虎,而称“老虎洞”。但是,有石雕老虎为证吗?恐怕没有。

“老虎洞”其实是蒙古语,跟老虎没有关联,倒是跟“龙”有关,直译就是“龙井”。

“龙井”,怎么会变成了“老虎洞”?据记载,“老虎洞”在清朝以前叫做“老胡同儿”,是“老”加“胡同儿”。连在一起,似乎是“老虎洞儿”。胡同不能分老幼。建大都城时,应是同时建成一批胡同,单单一两个胡同叫“老胡同儿”解释不通。新入关的清朝人不明就里,在编地图时错成了“老虎胡同儿”,这就猴儿吃麻花儿——满拧了。

“老胡同”是由蒙古语“娄胡同”演变来的。“胡同”在蒙古语里是“井”的意思。龙,蒙古语发音接近“娄”。黑龙,用蒙古话说就是“哈喇娄”:“哈喇”是黑色,“娄”是龙。(见《郎潜记闻》卷 )“娄胡同”,叫白了,变成了“老胡同”,后来就被误写成了“老虎洞”。

凡是叫“老虎洞”的地方,过去都应该有龙王庙的。东城沙滩儿附近,景山东大街东,原有三条,分别被叫做“东老胡同”、“西老胡同”、“中老胡同”。笔者推测,元代此地当有一座规模较大的龙王庙。见诸文字记载的,是往北二眼井胡同,曾经有座龙王庙(见《东城区志》)。此外,这一带井的分布也较为密集:二眼井、三眼井、西老胡同各有一井。(据《京师坊巷志稿》)安定门关厢路西的“老虎洞”较能说明问题:它的南边是“上龙大院”,曾经有座规模较大的龙王庙。“上龙大院”的南边就是北护城河。元大都时期,这条河从海子一直向东流出大都城。天桥东侧的“老虎洞”在金鱼池之西,是三里河下游的低洼之地。朝阳区农光里“老虎洞”附近有南郊灌渠,都有可能曾建有龙王庙的。另外,北京城上风上水的海淀镇的“老虎洞”,是否有过龙王庙,需要再进一步考证了。

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有条“罗儿胡同”,也是“龙井”的意思:“罗儿”,是藏语的“龙”。


编辑:莫凡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