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急诊科就诊,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2024-02-08 09:1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急诊与门诊的区别

1

服务时间和预约系统

门诊: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通常需要预约挂号。门诊安排各专业的不同专业级别医师接诊。家长按预约时间有序看病。如果不知道应该挂哪个专业,可以挂内科综合号。急诊:全天候(24小时)开放,无需预约。按病情轻重分级就诊,看病顺序随时可能调整。适用于突发的、需要立即医疗介入的情况。至于疑难杂症、慢性疾病需要明确诊断和根治时,不建议挂急诊号。

 

2

病情的严重程度

门诊:主要处理各个专业非紧急情况疾病,即使是严重疾病,如常见咳嗽、胃肠道疾病、慢性病、慢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急诊:主要处理紧急或潜在生命危险的情况,如严重创伤、呼吸困难、高热、癫痫发作等,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时。

 

3

等待时间和处理流程

门诊:为保证在每个工作单元可以完成预约患者诊疗,门诊限制挂号人数,等待时间相对短。急诊:为保证急危重症的的患儿及时得到救治,按照病情的紧急程度进行排序,病情紧急的患儿会“插队”,优先于病情不紧急的患儿;为了满足非紧急病情患儿初步诊治服务需求,急诊不限挂号人数。因此急危重患儿可以迅速得到诊治,而非危重患儿等待时间可能较长,特别是在疾病高发季节。强调患儿病情出现紧急变化时,可以再次找分诊护士评估,有危重倾向,则会被安排提前就诊。

 

4

医疗资源和设备

门诊:设备和资源主要针对日常医疗需求和常规检查。急诊:配备有处理各种紧急医疗情况所需的高级设备和专业救治资源。患儿所需医护人员以及进行检验检查相对门诊患儿更多。

 

5

治疗范围和跟进

门诊:侧重于长期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诊治。急诊:重点是立即解决紧急导致病情恶化、危及生命的问题,经初步诊治处理后,一般需要到门诊专科医生那里进行进一步治疗和随诊。

 

总的来说,普通门诊适用于计划内、非紧急的医疗需求,而急诊则是为突发的、需要立即处理的严重医疗状况服务。作为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状况,正确选择挂号类型有助于提高就医效率。

急诊就诊前的准备

1

携带重要医疗信息

患儿的完整医疗记录,包括以往病史、药物过敏史、当前服用的药物、疫苗接种记录等。如果有,带上最近的检查报告或相关诊断文件。

 

2

准备个人身份信息

患儿的医保卡、就诊卡,未办卡的请携带出生证明或者身份证。

 

3

了解症状和重要时间点

记录孩子出现症状的时间和症状的具体表现;如果孩子服用了任何药物,请记下药物名称和服用的时间。

 

4

带上基本生活用品

根据需要带上婴儿用品,如尿布、奶瓶、小毯子等。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带上一些小玩具或书籍,以消除他们在候诊过程中的焦虑。

 

5

带上常规药品

发热病人可带上退烧药。

 

6

情绪和心理准备

保持冷静和专注,这对于处理紧急情况至关重要;准备好可能的等待时间,并对可能遇到的情况有心理准备。

到达急诊室后的流程

1

挂号

目前挂号流程是到达我院后,早7:30-晚10:00,首先带患儿到门诊服务台中心评估病情,领取急诊挂号凭证,再到挂号处挂急诊号。晚10:00后直接挂号处挂急诊号。挂完号,即带患儿到急诊分诊台报道。

 

2

病情初步评估(分诊)

急诊分诊台护士将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患儿意识情况、体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结合病情进行病情分级。因此一定要带患儿前来分诊,危重患儿将被安排优先诊治。

 

3

急诊分级分区诊疗

目前我院按照三区四级诊治患儿,1级、2级为危重病人在红区抢救室进行抢救治疗;3级急症病人可安排黄区优先就诊,4级为绿区普通病人,需等待就诊。

 

4

急诊候诊

非紧急病情可能需要候诊,等待时间取决于当时急诊危重患儿以及非危重候诊病人的多少。同级别病情按照报道分诊顺序就诊。候诊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有恶化表现,需再次前往分诊台进行专业病情评估。我院急诊内科诊室就在急诊候诊大厅,不要去其他地方寻找诊室。

 

5

诊室就诊

当听到语音通知患儿就诊时,医生会进行更详细的病情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询问症状的具体情况、病史相关内容、进行体格检查等。为鉴别诊断还可能安排一些检查检验,如血液检测、尿液分析、X光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6

急诊治疗

医生依据诊断给予患儿口服药物或者输液;在某些病情不稳定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留观或住院。

 

7

离院指导

诊治结束时,医生或护士会提供离院指导,包括如何在家中照顾患儿、需要注意的事项、检验复诊的专业和时间等。

急诊科为什么不按挂号顺序看病,为什么要采取分级诊疗方案

孩子一旦患病,所有家长都非常焦虑。为满足家长为非急症患儿求医需求,同时又能将紧缺宝贵的医疗资源,用于那些真正需要及时救治的急危重症患儿。如果按急诊挂号顺序,紧急病情患儿将失去宝贵的救治机会。急诊采取分级诊疗方案,就是尽最大努力保证患儿生命安全。

 

1

优化资源分配

分级诊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较轻微的病例可以在急诊科外的门诊或急诊留观区得到处理,留出急救室的床位和医生时间以处理更严重的病例。

 

2

提高患者流程效率

通过分级,可以更快速地诊断和治疗那些需要紧急救助的患者,缩短等待时间,减少治疗延误。

 

3

改善医疗质量

有针对性地将患者分类,有助于医生更专注地处理特定类型的急诊病例,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

 

4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将较轻微的病例引导到门诊或留观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急诊科就诊,降低了医疗成本。

 

5

减少拥挤和等待时间

急诊科拥挤和等待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患者不满和不适,采取分级诊疗可以减轻这种问题。

 

6

提高急诊科应对重大事件的能力

在分级诊疗的基础上,急诊科可以更好地准备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确保关键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7

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医疗团队可以更有序地处理不同级别的病例,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急诊就诊回家后注意事项

1

遵医嘱给药

包括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如果医生提供了特别的护理指导或活动限制建议,请务必遵守。

 

2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孩子的症状,注意任何改善或恶化的迹象。特别注意新出现的症状或现有症状的显著变化。

 

3

保持良好的休息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病后恢复期间,身体需要更多的休息来促进康复。创建一个安静和舒适的休息环境。

 

4

适当的饮食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特别是在孩子恢复期间。

 

5

补充水分

确保孩子摄取足够的流体,尤其是在有发热、呕吐或腹泻的情况下。

 

6

药物管理

妥善保管所有药物,确保孩子不能自行取用。留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任何疑问,及时咨询医生。

 

7

避免传染

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疾病,注意家庭内的卫生和隔离措施,以防止病毒或细菌传播给家庭成员。

 

8

复诊和后续治疗

由于急诊是稳定病情,处理紧急情况,所以只开3天的药物,但不代表就只需用药3天。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门诊复诊,进行后续治疗直至痊愈。

文 | 郭琳瑛、曲艳凝

编辑 | 宣传中心 郝洁

 


作者:

首都儿科研究所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