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京津冀发生这些大事(2024年2月16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康琪雪

2024-02-16 08:19

热点

▶ 三地协力开新线 居民跨省过春节

为方便平谷、兴隆以及沿途蓟州地区群众的公共交通出行,经过北京平谷、河北兴隆、天津蓟州三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深入沟通协商,自2024年1月31日起,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至北京市平谷区公交专线正式开通试运营,这条新线路全程仅需1小时30分钟。详情>>

▶ 八方游客前门打卡感受北京老字号魅力

张一元的花茶、瑞蚨祥的丝绸、东来顺的涮羊肉……大栅栏老街不过300米,但春节假期里想几分钟就从东口走到西口却不可能。街上老字号一家接一家,都拿出看家本领吸引顾客。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不得不放慢脚步,挨个“打卡”体验。详情>>

▶ 北京:国潮文创带来浓浓年味 隆福寺新春重归热闹

既能逛红红火火的新春市集,又能登高望远感受城市天际线,今年春节,隆福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昔日的“人民市场”又热闹起来,龙之九子以国潮新形象亮相,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自正月初一至初六,约10万名市民游客参与其中,体验别具一格的新春纳福之旅。详情>>

▶ 春运返京客流高峰到来 多条地铁延时运营迎接夜归人

2月15日至17日,北京市将迎来春运返京客流高峰,其中预计17日为返京客流峰值。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为全力保障重点场站旅客夜间接驳需求,根据铁路、民航到发旅客情况,2月15日至18日,交通部门将采取多项措施全力保障夜间到达旅客接驳城市交通。详情>>

▶ 北京:北归候鸟“先头部队”抵达官厅水库

昨天,北归候鸟的先头部队开始零星抵达北京官厅水库。它们的翩跹身影,正在轻轻拉开春天的序幕。每年冬天,都会有候鸟在官厅水库越冬,因此,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也会有部分队员留守库区,开展常态化巡护。“15日下午,我们的队员观察到海陀山上空的灰鹤开始增多,并盘旋着下降。”站长李理告诉记者,灰鹤的数量从1200只左右迅速增加到了2000多只。详情>>

▶ 京津冀名家同台唱鼓曲过大年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接、文脉相通,鼓曲艺术更是三地群众非常喜欢的曲艺形式。昨晚,“戏聚京津冀——保利院线京津冀区域·新春演出季”之“龙腾鼓韵——京津冀鼓曲过大年”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三地鼓曲名家和非遗传承人纷纷登台,唱响乐亭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等鼓曲名作。详情>>

▶ 天津:冰雪盘山披新装迎八方客

春节假期,首届京津冀盘山冰雪文化节火爆开启。美景如画的盘山景区“披上”冰雪装扮,置身其中如同走进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再配上喜庆祥和的大红灯笼,以及舞狮、戏曲、秧歌等传统演艺活动,更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都有数千名游客前来游玩体验,感受着大美盘山的别样风采。详情>>

▶ 年味感满满 津城“人从众”

2月10日至2月14日,天津市共接待游客908.44万人次,其中外埠游客425.97万人次;全市共举办特色文旅活动1076场,吸引游客1037.81万人次,活动收入9.15亿元;重点监测的77家A级旅游景区客流量累计521.74万人次,收入5.61亿元。详情>>

▶ “河北净菜”如何成为“北京好菜”

近年来,河北多地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动“河北净菜”走进北京的食堂、超市、社区,形成了以净菜加工为核心的现代化全产业链,主要“菜篮子”产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均超过四成,既丰富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又鼓起了河北农民的“钱袋子”。详情>>

▶ 河北:老地标换新颜 花样惠民过大年

或行云流水,或苍劲有力,或婉约秀丽,2月14日上午,在新开放的磁县鼓楼公园广场,当地百余名书法爱好者共同创作龙年主题巨幅书画作品。去年3月,该县在古城保护基础上,启动鼓楼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了建筑、道路、环境、市政设施等4大类近30项重点工程,打造一座融合磁县历史文化元素的城市公园。详情>>

▶ 张家口:面塑“潮”起来 “龙娃”祝福送上来

一块面团可以做什么?在张家口市级非遗面塑传承人杨海峰的手中,面团经过巧手摆弄,被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2月13日,大年初四,在张家口市桥西区大境门景区杨海峰面塑工作室,参观、选购面塑作品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造型多变、色彩丰富的面塑龙实力“圈粉”。详情>>


编辑:康琪雪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