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大到呼吸都困难 在大海深处采油的他却笑称有“360度海景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2-17 16:39 语音播报

时事

锦州9-3油田,位于辽东湾北部海域,是我国最北、水深最浅、冬季冰情最严重的海上油田,长达3个月的冰期是这里每年都要经受的严峻考验。今天的《新春走基层》,记者探访了海上的这座钢铁巨人,以及巨人身后的一群人。

2月,渤海辽东湾海域的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这座位于中国海上最北端的油田,被一望无垠的海冰包围着。

此时在离甲板不远处,“滨海608”油轮正奋力靠向平台,准备进行原油外输作业,然而受海冰流速的影响,靠泊始终无法完成,它的周围,三条破冰船在加大马力,持续破冰。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外输监督黄浩晟:第三条船也出现了,刚才问了一下船,现在阵风已接近八级了。

厚重的海冰堆积在油轮和平台中间,如果放任不管,累积的力量足以将直径7.5厘米的系泊缆绳挣断,破冰船发动船尾的螺旋桨,小心翼翼地用水流冲走碎冰,反复多次之后,油轮终于稳稳停靠在平台边,原油外输正式开始。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总监饶冬冬:现在就是很放心了,外输作业都是一次小考,但到冬季的时候对我们都是大考。

这里的每个冬季,总伴随着海冰的冲击和海风的呼啸。

一万七千多平方米的甲板上,布满复杂的管线、电缆以及数百套油气生产处理设备,从结构精密的透平发电机组,到离海面高度约20层楼的吊机,维修班组每两小时就要对所有易冻点进行一次详细巡查。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机修工 李慎浩:风特别大,呼吸都困难。每年都要经历这个,大家都在坚持嘛,所以我们就与冰共舞。

记者搭乘吊笼,跟随操作工老耿一起坐船出发,一路向南,驶向一座无人平台。

锦州9-3油田的生产已经高度自动化,无人平台会将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中心平台的储油罐,但在这样的冰期,为确保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老耿每周都会花上两天时间,驻守在这里。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操作工 耿庆鲜:360度海景房,对吧。

记者:海景挺大,房挺小。

每隔两小时,老耿都要去查看下井边的所有仪表。严寒之下,一颗螺丝松了些许、一根管子有点结冰这些小事都可能引发异常。去年老耿在平台上一连守了七天,休息的时候他画下了这面国旗。今年春节老耿特意带来春联贴上,他固执地觉得,即使只有一个人,大海中央也不能少了年味儿。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操作工 耿庆鲜:这离陆地特别近,有40多公里吧,能看见陆地的灯火辉煌,尤其那个时候,有时候也想家。看看家的方向在什么地方,都这样想。

记者:我觉得咱俩眼眶都红了,也没说啥呀。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操作工 耿庆鲜:确实我们干这行业,怎么说呢,已经习惯了。

老耿和同事们总说习惯了,日晒风吹、冰冻严寒、远离都市都已经习惯了……可每当说起习惯和家人的聚少离多时,他们的眼神,却瞬间透露了作为普通人的心事。

这个春节,当人们都在奔向家的方向时,又有一批员工从全国各地赶回海上报到。

记者:还有个吉他,这个吉他是谁的,是你的吗,怎么还带着吉他来?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实习操作工 白昆鹏:过年了嘛,过年了大家一块儿唱唱歌坐一坐,乐和乐和。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实习操作工 石冰栩:我从乌鲁木齐来的,也是新疆的。

石冰栩和白昆鹏去年大学毕业后一起来到“9-3”,每次倒班,他们都要在海上连续待28天。小白的背包里,有爸妈塞进去的他最爱吃的果丹皮,冰栩揣来了爷爷奶奶包的压岁钱。

记者:是直接给你塞了钱是吗?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实习操作工 石冰栩:对,爷爷奶奶很硬气。这是可以播的吗?五百块钱,每年都给我们。

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在家人的眼里依然还是孩子。

“9-3”比他们的年纪还要大,守住了25个寒冬的安全生产,也年复一年对抗着天气、海冰和自身的开采规律。去年大伙儿通过稳油控水、精细调整等一整套上产措施激发了油井的生产潜力,让这座老油田重回日产量千方级阵营,两个年轻人参与并见证着这一切。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实习操作工 石冰栩:我们一批一批地来这里,石油也从底下一批一批出来,在创造价值,就是在证明它还有力量,还能够奋斗,我们在这儿是这样的,石油在这个地方也是这样子的。

“每日晨会时我都会坐在进门靠墙处,在我的正前方是一位资历很深的监督,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天在早会开始前他都会掏出他的手机,翻看他老婆孩子的照片,他应该也很想家吧。”

这是石冰栩写在手机里的一段话,那是他来到“9-3”的第一次轮岗,第一个28天。

中国海油锦州9-3油田实习操作工 石冰栩:这是我在海上的第一个28天,但不知道是他的,他们的第几个、第几十个甚至第几百个28天。

家在远方,在梦里,也在心头,这片冰海之上,总有一群人在坚守。

石冰栩的日记

他们也想家,但他们更需要为更好的将来拼搏,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奋斗。在我所处的锦州9-3平台上,就有这么一批人,在我看不到的辽阔的海域,还有着千千万万的前辈在引航。吾辈当自强,也定要将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海油精神刻入骨子里。

总台央视记者 李欣 盛洁 张芊芊 张程 李清波


编辑:赵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